中国时报:台湾经济政策不能从经济专业沉沦到经济民粹
2009年11月16日 14:02华夏经纬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曾任“央行副总裁”的前“财政部长”许嘉栋在一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座谈会上指出,台湾可能陷入“经济民粹”泥淖中;他并以两岸近十多年的发展比较,认为“台湾在经济民粹下,走倒退路”。这番话确实点出若干问题;如果,台湾的经济政策,不能由“经济民粹”重返经济专业,台湾经济则可能在偏离专业的混乱中日益沉沦。

许嘉栋举的例子,包括双卡利率上限、油电价格管制、赋税改革、肥猫议题等,都有经济议题民粹化的倾向。这些议题,有发生在前朝当局任内,但也有属现任当局任内,显然,经济民粹化不是某一党派的“专利”,而是蓝绿当局都有此倾向。而此现象,更显示台湾社会已逐渐成为经济民粹的温床,经济专业更受压抑。

以此四大议题而言,油电价格管制的“不公不义”非常明显,使用油电多者为企业与富人,油电价格冻涨形同以公库补贴企业与富人,且更难落实节能目标。民进党当局的油电冻涨,短短一年多概估让公库损失上千亿元。双卡利率上限,则是以银行放高利贷为诉求,强要以法令订定利率上限,既无视于银行已是完全竞争市场,又违背以不同利率区隔贷款者还款能力与信用的授信原则,更违逆了利率自由化趋势。赋税改革,则在讨好大众的心态下,只见减税不见加税,让当局税收短征数创新高。至于肥猫议题,则更是乱打一气,甚至干涉到民间企业的给薪权利。

事实上,有“民粹”倾向之经济政策还不止于此。为了讨好各地方及不同族群的民众,不顾专业的经济效益评估,在各地广盖的“博物馆”、客家文物馆、甚至“国际机场”,最后都沦为蚊子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在经济民粹下,导致的错误?

再放大来看,甚至对两岸经贸与投资方面的管制限制,也带有民粹性质。经济专业上评估,即使从过去十多年两岸产业的发展观察,已明确看出限制岛内企业赴大陆投资,其结果是让企业逐步流失竞争力,但当局官员因为担心本土基本教义派的批评与压力,仍只愿意采最“安全”的做法─即到实在挡不住、对岸相关产业与技术层次都已追上后,才可能开放。结果就是置台湾企业于险地,企业永远无法抢得先机、永远处在苦苦追赶的劣势中。看到在大陆全力发展面板之际,“经济部”还把台湾面板厂商“卡死”在岛内,就知道这股力量的影响。

台湾经济发展初期,政治上处次威权体制,经济上则是专业挂帅。从尹仲容到李国鼎,甚至民主化之后的萧万长、江丙坤,都能在一个相对外界干扰较少的环境下,以经济专业为依据做出决策。虽然民主化后的国民党“执政”时期,面对更多压力与干扰,但长期培养出的财经官僚团队,仍能尽量让经济决策保有专业性。但到民进党“执政”后,过多的政治与选举利益考量,让经济专业逐步沉沦。

那么,难道民主化后的台湾,只能眼看着经济专业沉沦为经济民粹吗?未必!过去,财经决策官员只要秉持专业、提出政策,其它的压力,就让威权政体去顶吧。但现在的官员,在能提出经济专业上的政策外,也要有对外界做政策说明与说服的能力,更要有承担外界压力的专业良知与担当。事实上,去年“刘内阁”上台后,让油电冻涨政策解冻的做法,就是一个相当正面的例子。

在经济政策上,不能否认的是经济专业与一般民众易有距离,一个经济政策可能会造成许多连续的影响;表面上的“得利”未必真的是得利。如油电冻涨,万民喊万岁,似乎每个民众都受惠;但实质上则是让低所得者补贴高所得者与企业,是典型的不公不义政策。再如双卡利率订上限,一句骂银行“高利贷吸血鬼”,能得到多少民众支持;但实际上以法律强制降低利率,可能让更多“信用边缘人”难以贷款周转,更把这些人推向地下钱庄。

如果当局附和这些说法,无法把持专业,更无能力对外界做专业的说服,最后,经济政策就真的沦为专业消迹、民粹当道。此一趋势,值得台湾社会各界与当局警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中国时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