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将军大使学者聚台北 为两岸和平协议测水温
2009年11月16日 13:52华夏经纬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评社台北11月15日电(记者 康子仁分析报导)创下层级最高的“两岸一甲子”研讨会,经过两天密集讨论,已经在昨天闭幕,对于众所瞩目的两岸和平协议方面,虽然双方学者对于签署和平协议的时机、方式,以及协议之内容性质仍有歧见,但不容否认的,包括曾经担任大陆驻外大使和前解放军中将,以及过去不被扁当局允许“入境”的大陆重量级学者,如今一一登台,和台湾学者齐聚一堂,讨论敏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议题,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进展,已经为两岸交流写下新的一页。

这项首度在台湾登场的研讨会,不仅大陆团够分量,代表性也够,台湾方面参与的学者,包括包宗和、邵宗海、林碧照、赵春山、许振明、赵丽云、杨渡、戴瑞明、邱进益、帅化民等人,不是国民党现任“立委”、国民党智库成员或前国民党官员,就是与蓝营交好的重量级学者,足以代表马当局对于讨论政治议题并不排斥,希望藉由这场研讨会测试水温的意味十足。

不仅两岸学者代表性十足,前民进党官员,包括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前“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副主委黄介正和前“外交部”设计研究委员会主委颜建发也共同参加,在两天的研讨会当中,扮演挑战者的角色,更让这场研讨会平添多元声音。

尤其是在研讨会现场,两岸都有好几个大使,也有数位将军,这些过去在“外交”和军事战场上相互厮杀,拼个你死我活,历经汉贼不两立的时代,如今两岸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坐下来齐聚一堂,为两岸未来共同商议,此情此景,对于这些历经两岸对峙的外交官和将官来说,心中的感概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在政治组研讨会上,两岸学者在场上交换意见,有为了一中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争执,也有一中原则和撤除飞弹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过程当中,究竟是前提还是议题而针锋相对,尽管双方意见不同,但都能开诚布公,各抒己见却又不失理性,实属难能可贵。

尤其是在综合安全组当中,达成由两岸学者专家和退役军人建立交流管道,适时通过两岸协商,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共识,双方更有高度共识,要促进共同合作开发东海和南海资源,两岸还要共同研究8年抗日的历史,如果连过去剑拔弩张甚至兵戎相见的将领,都能坐下来坦诚交换意见,还有什么不能谈的,就如同与会学者所说,相信中国人的智慧,一定可以克服种种困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康子仁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