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日前刊文称,1999年12月10日,时任国民党不分区“立委”的杨吉雄突然召开记者会,指控宋楚瑜之子宋镇远在1992年底曾大举购买票券一亿六千余万元,从而揭开了“兴票案”序幕。该案事后虽获判不起诉,但一般认为是2000年“大选”导致宋楚瑜“阴沟里翻船”落选的重要因素。马英九接任党主席后“开铡第一刀”砍向杨吉雄,客观上起到了为宋楚瑜报“一箭之仇”的效果。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国民党考纪会20日下午开会讨论中常委当选人杨吉雄、江达隆涉嫌于中常委选举期间致赠礼品案。经查证,证实杨吉雄、江达隆2人在中常委选举期间确有赠送礼品,其中杨吉雄是采宅配方式送礼,江达隆则是有人具名检举。经全体与会委员一致决议,取消杨吉雄、江达隆2人的中常委当选资格,2人的空缺预料将由蔡锦隆、李德维递补。
另一方面,针对国民党“十八全”上有叶元之等73名党代表提案“检讨不分区立委适任性案”,国民党考纪会20日亦作成决议,罗淑蕾在“立法院”问政,应谨守不分区“立委”的分际,对党的政策及主张应予以支持配合,对外发言用字遣辞应多加勘酌,力求稳当。而在此之前,曾有党代表主张将罗淑蕾除名,但全代会决议交由中委会处理,中委会则交给了中常会,后者又将之交由考纪会处理。而且,只是告诫,并未除名。
这件事显示,马英九在接任国民党主席后,确是下定了改革的决心,而且第一刀就是向贿选开刀。当然,目前只是以党纪来处理在党内选举中实施贿选的党员。至于已被法院判定贿选罪名成立并终审定谳,因而判决当选无效的江连福、李乙廷、张硕文等人,可能还将要追加党纪处分。
马英九改革的第一刀是砍向贿选,很明显他是已很强烈地感受到黑金、贿选等陋习,已经严重破坏国民党的形象,也是导致2000年丢失执政权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国民党虽然已重新拿回执政权,但如要实现长期执政的愿景,就必须端正选风,使外界对国民党有一个全新的观感。尤其是在导致民进党连输几场重要选举的“扁案”将告一段落,其利用价值已经耗尽之后,今后国民党能否打赢选战就全靠自己能否树立清廉的选风,挽回选民的信心。这正如马英九在国民党“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所宣示的那,“只要基本上清廉正派,人民会给你机会”。
不过,此次国民党开创,很可能也将会在客观上发挥“还宋楚瑜一个公道”的效果。倘能真的有此“副业收获”,马英九在2012年争取连任时,就仍能维系得住宋楚瑜和亲民党的支持者,即使是“开铡”流失了杨吉雄、江达隆的支持者,但仍将是得大于失。实际上,马英九2008年所获的760多万张选票,其中至少有二、三百万票是宋楚瑜帮他拉回来的。但马英九当选后,却与宋楚瑜越行越远,也使宋楚瑜的支持者伤透了心。因此,马英九向一手泡制“兴票案”的杨吉雄“开铡”,尽管可能并无“抚宋”的本意,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为宋楚瑜报“一箭之仇”的效果。
实际上,在2000年“总统”选举过程中,宋楚瑜凭着其在“台湾省长”任内极高的执行力亲和度,其民意支持度把连战、陈水扁远远地抛在后头,当选的机率很高。但在1999年12月10日,时任国民党不分区“立委”的杨吉雄突然召开记者会,指控宋楚瑜之子宋镇远在1992年底曾大举购买票券一亿六千余万元,从而揭开了“兴票案”的序幕。该案事后虽获判不起诉,但一般认为是2000年“总统”大选导致宋楚瑜“阴沟里翻船”落选的重要因素。
其实,有关“兴票案”的资料,民进党阵营和连战都均早已知道,但都忍而不发。据透露,早在当年杨吉雄揭爆“兴票案”的10天前,陈水扁竞选指挥中心执行长邱义仁就拿到了“兴票案”的黑材料。但邱义仁经与陈水扁、吴淑珍会商后,决定按住“见猎心喜”的心情“留中不发”。主其事的邱义仁事后透露,扁营不是不愿打,而是很难打,最主要的顾忌是无法查证,担心会中国民党“一石二鸟”的圈套。当然,可以交给有言论免责权的“立委”揭发,实际上也已将黑材料提供给了“立委”张俊雄。不过,邱义仁认为,扁营考虑的是效果,而不是言论免责问题。如果中计,效果会全部逆转,选民不会去分这是总部、党部还是“立院”党团讲的,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是陈水扁在“抹黑”。因此,不如由国民党出面去打,效果更佳。
其实,杨吉雄本人就是劣迹斑斑,有贪贿前科,他揭爆“兴票案”只不过是“贼喊捉贼”而已。实际上,早在1994年1月的花莲县秀林乡和平工业港征收定置渔场2亿6千多万元补偿弊案中,花莲地检署就已依“贪污治罪条例”起诉了杨吉雄,但李登辉仍将之列为不分区“立委”侯选人并将其排在保证能当选的较前位置。
因此可以说,马英九接任党主席后的“开铡第一刀”砍向了杨吉雄,在客观上有为宋楚瑜讨回公道之效。另外,却又对罗淑蕾“刀下留情”,也不无拉拢宋楚瑜之意。因为本是亲民党员的罗淑蕾,是在国亲合作共同提名“立委”候选人中,由宋楚瑜亲自指名安排在安全名单内的少数几名亲民党员之一。国民党并未按党代表的主张褫夺其不分区“立委”,多少是给了宋楚瑜一个“面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新华澳报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