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台风来袭,夹带台湾有史以来的最大雨量,远远超过半世纪前的八七水灾,暴雨不歇,重创南台湾。就在莫拉克席卷台湾前夕,“监察院”才刚刚为去年玫基台风造成中南部水患,一口气纠正了十四个部会机关,从治水不力到气象预报不准,无一不是“监委”检讨的对象。很遗憾,莫拉克再次证明:年年台风年年灾的情况,显然很难改善。除了不可抗力的天候因素,还有什么结构因素或人为疏失,让台湾年复一年地重蹈风灾之覆辙?
从“监察院”对卡玫基风灾的纠正,做为一个检讨的基础,“监委”指责“中央气象局”对雨量预测不准,气象局坦承不讳,希望能更新降雨雷达,不过,这雷达更新后,顶多“提前三个小时”知道雨量,对防灾有多大作用,“监委”持保留态度。对比这次莫拉克台风登陆前四十八小时,美国电视台CNN就用头条报导这个莫拉克可能“重创亚洲”,台湾的气象局却只能一路上修降雨量,当CNN以美国气象资料,用“严防洪水”字眼报导的时候,我们的相关“部会”还在庆幸缺水旱象缓解,就在这一夜之间,嘉义甚至从七百毫米上修到二千九百毫米,灾害就这么发生了。
要求气象预报“精准”,真的有这么困难吗?事实上,气象局除了自己的预测,包括美、日的资料同样都可掌握,累积过去宁可谨慎不可轻忽的经验,严重化风灾的可能性,几乎是“气象局”和相关“部会”面对台风的基本动作。
台风灾害很难完全防堵,特别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后,台湾山川风貌改变,地质结构松动,即使经过十年休养生息,多数重灾区地质仍未恢复健康,遇大雨轻易就爆发土石流,这几乎是台湾山区年年都要面对、却无短期解决之道的问题。至于地方首长轻忽台风可能的灾害,灾情发生时人不在岛内,却把矛头指向“气象局”预测不准,就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卸责说词。
“监委”也严厉批评“中央”、地方河川治理事权不统一,这个批评可以用几个字形容:“极有见地的废话!”极有见地,是因为“监委”看到了问题,说这是废话,因为这个问题存在多年,过去还有省当局的时代,是“中央”、地方抢勘灾,拿勘灾当政绩;冻废省之后,少了一位全台趴趴走遇灾民就流泪的省长,勘灾没人争先恐后,河川治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更无人闻问了,每年台风造成灾害,行礼如仪再拿出来谈一次,谈完就又束之高阁,没人再计较要如何事权统一。
当局部门对台风季节即将来临,绝对不是无知无觉,相反的,就在二、三个月前,“行政院长”刘兆玄到地方视察,追踪危桥改建工程进度,当时他为了一座桥没发包,急得大发雷霆,结果,去年断的桥未及修复,莫拉克就又摧毁了中南部好几座重要道路桥梁。沉痛点看这个问题,台湾的过度开发,可能已经让台湾的山川地质,面临永难复原的劫难。
河川治理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其重要性,却没有人有这个耐心暂缓开发。九二一之后,从重灾区到轻灾区,无数温泉饭店、旅馆、民宿林立,没有人思考这样的开发适宜与否?于是年年风灾都要倒毁一幢温泉饭店,倒了再盖,这就是台湾“灾区”的宿命吗?山区之外,低洼区更是年年遇雨年年淹,这次灾情最惨烈的林边、佳冬简直可说是“明星淹水区”,没办法,这三、四十年来,屏东地层下陷已达三点七六公尺,当局想尽改善方案,从辅导养殖转业到最简单的建立抽排水系统,却缓不济急,效果有限,有类似情况的还有云林台西,躲过了台风,却躲不过台风出海后的回南气流,照淹不误。
万事莫如救灾急,“行政院”在南部成立前进指挥中心,掌握救灾时效,更重要的,救灾真得苦民所苦,别再搞繁琐的公文流程,“总统”可以直接指挥调度台北市的抽水机,就像“行政院长”、乃至南部救灾指挥官都能要求“国防部”加派人力。至于地方当局绝对不能只是哀哀求告或卸责控诉的角色,做为地方父母官就得在第一线安定灾民之心,否则就是有负选民付托。在天灾的严厉考验中,台湾需要摒除蓝绿,“中央”与地方同心,共度难关。
作者:
中国时报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