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刊出台湾学者蔡逸儒的文章说,经过多年的冲突、动荡、摸索,人们发现台湾只能在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全面开放、彻底思想解放中找寻出路。如果台湾“朝野”、政党、民众仍在族群对立及“统独”纠葛中内耗下去,远景实在不能让人乐观。在大陆,发展是硬道理;在台湾,思想解放是硬道理,是唯一的出路。台湾应该建构一套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文章摘录如下:
经过多年的冲突、动荡、摸索,人们发现台湾只能在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全面开放、彻底思想解放中找寻出路。如果台湾“朝野”、政党、民众仍在族群对立及“统独”纠葛中内耗下去,远景实在不能让人乐观。在大陆,发展是硬道理;在台湾,思想解放是硬道理,是唯一的出路。
两岸分隔六十年,确实发展出一些不同的用语和观念。在大陆,“革命”、“运动”、“斗争”、“解放”多属正面意义,在台湾多有负面意涵。但为了唤醒民众,还是要借用“解放”这个字眼。而这里所说的“解放”,其实包含了对内、对外、对大陆的思想解放和行动开放。只有如此,台湾才能找到生路。
民进党须改变政治思维
大陆由1949到1978年,三十年间的政治运动不断,若再加上1996年以后台湾李登辉、陈水扁所采取的“戒急用忍”政策,大家就可明确看出,对抗与锁“国”意味着必然的失败和混乱,四处戴帽子、打棍子的结果只会毁了自己的生机。大陆如此,台湾亦然。
反过来看,国民党来台初期彻底进行改造,蒋氏父子所采取的经济开放、引进外资政策后来造就了台湾的经济奇迹;同样的,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也为中国大陆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今日的中国大陆已然崛起。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代表着成功与发展,理性与自信更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这是发展的正道。
走到今日,台湾政治上要靠大陆包容,经济上要靠大陆协助,“外交”上得靠大陆善意,有些人凡事对大陆不是抱着等(政策)、要(优惠)、靠(善意)的心态,就是“逢中必反”,为反对而反对,这样的台湾岂有未来可言?
其实一个温和、文明、理性、现代化的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保障,而台湾可以为中国大陆的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如果曾经强如美国、大如俄国、富如日本的国家都必须妥善、理性,处理、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台湾岂能不惜以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一直用屁股对着中国大陆?马英九开放政策的原则和方向是对的。
近来,两岸关系确实有许多正面的变化,但是民进党或许囿于本身的政治利益,或是困于自己的意识形态,从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到中华台北出席世界卫生大会年会,从陆资来台的BOT案到两岸和平协议,没有不反对到底的,把每件事都和“统独”、“主权”、安全绑在一起,无理性讨论、合理对话的空间。台湾有这样的“反对党”其实不需要再有敌人了。
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
笔者多次呼吁,马英九“政府”要建构一个包含两岸共同未来的新论述。用更白话的说法是,台湾应该建构一套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的认同、血源的认同、民族的认同、价值的认同和生活方式的认同,等等。
因为唯有如此,两岸才能互利双赢,共存共荣,才能为目前基于利害考量的两岸关系奠下一个可长、可久、可大、可远的基础。如果所见不及于此,只关注眼前的小利小惠,未来的发展前景仍有局限。换而言之,眼前的问题固然不宜轻忽,但国家、民族长远的战略发展问题更要关注,是一切问题的根本。
去年底,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发表对台政策的六点意见,其中提到两岸应该共同努力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5月26日,他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再度提及两岸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及文化交流。看来,北京已经掌握方向和重点。笔者认为,将来两岸要思考如何透过教育、考试、宣传、文学、艺术、交流,来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