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2014.03.13 总第699期 编辑:魏巍 实习生:王鹓

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在闭幕会上,全体出席代表就七项决议进行了表决。除了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也受到了同样的重视。一方面,司法改革是2013年的热点之一,频发的个案也使民众更加关注“两高”的工作;另一方面,“两高”在历年的两会上频频获得高反对票。而这一次,事情发生了变化。 [2014两会]

司法改革:公平正义如何让民众感受到?

与民众分享改革成果,同样应当包括让民众能在每一个案件中分享到司法改革的成果,察觉到司法进步的迹象,惟此才能让民众对改革前景生发出信心来。

“两高”报告反对票创六年来最低

今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在闭幕会上,全国人大以2425票赞成,378票反对,95票弃权,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以2402票赞成,390票反对,108票弃权,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最高法报告获得的反对票相对于去年的605票大幅度减少;而最高检的工作报告获得的反对票也比去年减少了将近100票;“两高”报告所获的反对票均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

而从赞成率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赞成率达到了83.33%,是2006年以来的最高;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所获的赞成率为82.54%,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在2008年到2013年这六年间,除了2012年的预算草案的赞成率为80.1%,比当年最高法报告的得票率低0.8%外,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法定要做的五种报告的得票率,每次不是最高法垫底,就是最高检垫底。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两高”报告都处于不能获得半数通过的边缘,以至于“两高”一度曾经提出,是否能只报告,不审议。

为了减少反对票,“两高”打出组合式战法

事实上,为了减少工作报告所获得的反对票,“两高”在各个方面都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首先,是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努力。香港《文汇报》文章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首次报告中不仅详列了各类案件数据,还列举了“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案件。在2014年工作部署中,报告也将各项措施详细列出。

其次,是在司法改革和司法公开上的努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最高法院去年底提出的完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等,令人人都可监督和评论,敦促法官提高水平,强化判决公正性。这些措施促进了司法公正,捉住司法改革问题的关键。

除此之外,“两高”也在努力地“拉票”。2010年两会,黑龙江团的代表迟夙生还没到北京,最高法院立案庭的法官已经打了几通电话,想向她解释她关注的个案进展情况。3月2日,迟夙生刚入住代表驻地,立案二庭副庭长曹巍带着两名承办法官后脚就到,和她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两会期间,“两高”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几乎都被动员起来。他们出现在两会的各个场所听取代表意见:人民大会堂、代表驻地、审议现场。他们每人都有一份指南,上面写着去年社会热点案件的进展情况和官方口径。一旦被代表委员问到,上会人员可以照此作答。

虽然今年“两高”工作报告无论是反对票还是赞成率都是近几年最高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其他决议来说,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相比于其他决议,“两高”报告差距仍不小

虽然今年“两高”工作报告无论是反对票还是赞成率都是近几年最高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其他决议来说,仍有着不小的差距。以3月13日上午表决的七项决议为例,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都获得了超过95%的赞成率,而昨天通过的政协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都获得了超过99%的赞成率。以往一直陪伴两高的预算报告,今年也比“两高”报告分别高出了三个百分点左右,今年,依旧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在赞成率方面垫底。

照理说,政府工作报告讲成绩、谈问题,“两高”的工作报告同样讲成绩、谈问题,讲成绩“两高”的数据同样出色,谈问题“两高”态度甚至更诚恳、剖析更深入,为何“两高”工作报告的赞成率,比起政府工作报告来差了那么多呢?

究其原因,有人认为人大代表里官员较多,自然政府工作报告赞成率高;也有人认为,这是当下司法环境的正常反映;甚至有人觉得,这就是“柿子捡软的捏”。其实,司法的特殊性注定了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很难被叫好。而也有诸如重庆市长黄奇帆替最高法院叫屈,称最高法为地方法院背了黑锅。

在“庙堂”之外,两高也屡遭质疑

其实不只是在人大会议上,即使是在律师、学者甚至普通民众的严重,“两高”尤其是最高法院的工作难免会受到质疑。比如,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3月11日时谈夏俊峰案时说:“就因为夏俊峰是摊贩,对方是城管,大家对城管有偏见,有些人、甚至有些社会上的大V就鼓动说这人不能杀。但这种人不杀非常危险,就像两个人关起门来吵了一架,你把人杀掉了,如果这样也是正当防卫,社会就会天下大乱。”

这个说法受到了强烈的舆论反弹,作为夏俊峰案死刑复核阶段的律师 @陈有西说:感谢院长的表态,等于公布了核准的理由和决策真相。反而能洗去社会上一些人对我们辩护策略和辩护履职的误解和攻击。确立为历史性的经典辩例和错䅁判例。夏俊峰死得太冤了。@宋祥律师 认为:周强称不杀夏俊峰将天下大乱,难道稳定需要用无价的生命来换吗?说到底,仍然是把法律当作刀把子,没有树立真正的法治观念,让法律的归法律,政治的归政治。

司法作为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最后一道防线,执法者哪怕出现一丁点儿没有严格依法办事的情况,都可能升高民众对整个司法系统的不信任情绪。最高法的副院长李少平就对媒体表示,冤案对于法院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当事人则是百分之百,且冤案的社会影响比较大。而作为守护社会的司法体系,根本就要按照司法理念行事。“一次错误的判决,有甚于十次犯罪”,判例司法理念的行事,损失的司法公信力无论是纠正多少错案都很难挽回的。

马克思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但在当下的司法体制与运转机制之下,要做到这句话,却并非易事。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依然有不少距离

1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在全国两会上作报告,并且都在报告中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反复强调的。

从十八大报告之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各级政府、决策人士的口头禅,如果说对党政机关而言,这句话意味着施政思路的大转捩,那么对法院、检察院等法律部门而言,则应当是一次难得的回归法律思维的机会。马克思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但在当下的司法体制与运转机制之下,要做到这句话,却并非易事,当然这也正是推动试点法院系统省以下人财物垂直管理的初衷。贯彻宪法所赋予法院、检察院的独立审判权、检察权,不可能永远只是空泛的口号与道德要求,需要切切实实的制度变革。本次两高报告中,对此表述较为谨慎,“研究”、“探索”的措辞之下,如何推进和确保地方审判机关独立于地方党政、权力乃至经济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目前国内大部分案件与最大多数的民众感受。

需要说的是,尽管在过去一年中,司法改革新开局为公众展示的积极举措不少,而且有一些已经见到成效(比如裁判文书的网上公开),但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依然会有不少距离。为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问题,在2013年的一整年时间里,公检法司各类法律部门可以说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性的规范,但具体到某一个案件,各类纠错设计是否真的能够行之有效地得以实施,公众的感受总是最具体的,包括每一次与法律部门工作人员的接触,包括每一次小纠纷的化解,这是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期待,而确保这样的期待成真,依然需要对司法机关在专业性、独立性上做大的改革促动。

分享司法改革成果,民众才会对法律有信仰

“两高”的工作报告里,对前一年的工作表现有所肯定,有大量详实的数字列出来,但是这些数字民众似乎比较难接受。因为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身边发生的,无论是贪污、黑社会或者是刑事犯罪,都是挺严重的一件事。但是在“两高”报告里面反映的情况,在感觉上有比较大的距离。因为存在这样一种落差,人民的感觉和期望,和报告所反映的一些事实,还有一定的距离。

应当说,过去的一年,于中国司法改革而言,进展不可谓不多,推进司法改革的新开局,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司法公开以及防范冤假错案方面,国家最高法律机关有强力的表现,出台多项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在公众关注的、久拖不决的一些热点案件,有了新的进展,或者有了积极纠错的作为,值得肯定。

但是,司法回归专业属性,作为对法律部门的底线性要求,现在以高标准的姿态不断被提出,可见相关领域改革的难度与韧性。确保审判独立,让法律职业人士在履行职务时无后顾之忧,更无须忌惮权力、政治乃至经济的干扰,才是从根本上让民众对法律有期待、对司法有信仰的关键。与民众分享改革成果,同样应当包括让民众能在每一个案件中分享到司法改革的成果,察觉到司法进步的迹象,惟此才能让民众对改革前景生发出信心来。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相关议题

往期自由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