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0 总第697期 编辑:魏巍

进入三月以来,悲剧性的事件不断在发生。截止至北京时间3月10日中午,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已经失去联系超过58个小时了。而在这公众时时关注事件进展的时刻,“权威主流媒体”们除了翻译了下外国媒体的稿件,并没有拿出最新的实施进展和专业的分析评论,反而是在无休止的煽情。也许因为信源有限,事件进展的报道不会那么快,但是,延绵不绝的心灵鸡汤还是惹怒了关心这件事的公众。 [马航客机失联]

灾难面前,心灵鸡汤为何总是惹人厌?

在这公众时时关注事件进展的时刻,“权威主流媒体”们除了翻译了下外国媒体的稿件,并没有拿出最新的实施进展和专业的分析评论,反而是在无休止的煽情。也许因为信源有限,事件进展的报道不会那么快,但是,延绵不绝的心灵鸡汤还是惹怒了关心这件事的公众。

悲剧已过48小时,还在煽情的媒体只能让人“身体不适”

自从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后,搜救的进展一直有限,权威主流媒体们尽管有庞大的驻外报道机构,但在此时也只是翻译翻译外媒的新闻稿件,完全无法满足公众对事件信息的渴求。当然,如果事件报道仅止于此也就罢了,毕竟信源就很有限,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权威主流媒体们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了煽情和发布心灵鸡汤上,三小时一煽情,五小时一鸡汤,事件已经发生了48小时,还在无休无止的“呼唤、等待”,终于引起了公众生理上的不适。

譬如@人民日报 微博在今天早晨的七点钟还在发布:【再致MH370】又一个黎明来临。此刻,你已失踪近54小时。239个生命,154名同胞,快回来!所有人都在祈祷,全中国等你进港。今天,救援仍将继续,我们还在守候。坚持,努力,说好不放弃。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在一起。等待奇迹!等你回家!

这条微博得到了满屏的恶评和吐槽。媒体人@吉四六: 说实话,看到那些煽情的,我真想吐。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是人之常情,你们泪水那么丰富,眼药水点多了吧。而@五岳散人 则认为:在现今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一个灾难事件出来之后,前12小时嚷嚷反思、追责肯定是不合适的,这是一般人的反应时间,没人有心情做这个。但36小时之后还煽情、祈福,这反射弧就长得跟蛇颈龙似的了。要是正规媒体48小时之后还这样,其“媒商”比蛇颈龙都不如。

最初的“煽情”和“鸡汤”是为了回应人们的情感需求

回顾三月初接连发生的两起意外事件,第一时间主张调查原因、理性思考的言论无一例外的遭到了猛烈地回击,“XX挺住”、“XX坚强”、“我们都是XX人”在第一时间迅速占领了各种舆论的出口。这其实并非是大众拒绝思考或者拒绝真相,而是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这种“煽情”和“心灵鸡汤”确实回应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对于重大的突发变化,人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时间。

所以满屏的“蜡烛”,满屏的“祈福”受到了积极的回应,以至于在鸡汤熬久一点的时候甚至出现了“记者不应该去现场”等等无知的言论。当然,作为媒体来讲,这种即使性的良性回应使得很多对于新媒体传播属性并不太熟悉的“权威主流媒体”们认为这就是公众所需要的,于是更加大了鸡汤的数量。只是,鸡汤喝多了,始终是会腻的。

冷静下来,现在的人们需要的是事实、理性和逻辑

在第一天过去之后,大多数的人在事实上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现实。此刻,他们更需要弄明白这个新闻的“六要素”,即:是谁,在哪里,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为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也就是说常说的“5w1h”。当前的新闻非但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愈发加大剂量的灌鸡汤,引发的反感也就自然而然了。

在一篇名为《我为什么不喜欢心灵鸡汤》的文章中,作者写到:我们仔细观察心灵鸡汤所面对的目标群体:母亲鸡汤、囚犯鸡汤、祖父鸡汤。祖母鸡汤、孩子鸡汤、父亲鸡汤,当然,还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两性鸡汤、职场鸡汤等,我们会发现,心灵鸡汤所面对的这些人群,都在扮演着迷茫、需要希望、感情脆弱的社会角色,人处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比任何阶段都需要关怀和爱。

然而,他们的失落、迷茫和脆弱并不是毫无缘由的,是因为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性,有了这些他们才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鸡汤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使人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这正是鸡汤的荒谬所在。

而在此类突发事件中,需要心灵鸡汤的人们只是临时性的,一旦鸡汤的需求过去,他们就会发现鸡汤对于他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只是一种障眼法,他们更需要的是事实、理性和逻辑。

媒体惯用的心灵鸡汤的核心问题:只讲情感,不谈逻辑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选择的应该是有争议的、难断是非、模糊不清的、在生活中给人造成困扰的问题,这时专业人士跳出来帮助分析问题,将事情的原委理清楚,这才叫解决问题。

之所以心灵鸡汤会在事件发生的初期获得如此广泛的支持,也是媒体利用了当时很多人的心态:这一部分人在乎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公正、客观的道理,即使这个道理和我已有的观点相违背我也能安心接受。而他们在乎的是这个东西顺不顺从我的意志,比如不相信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期待奇迹;又或是只是为了小情感留下点伪善而媚俗的眼泪。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道德败坏,而是无知。因为道德败坏显而易现,而无知却遁于无形。一个轮奸犯会因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万人的唾骂,而一个学艺不精的医生却很少因为自己的愚钝而受到惩罚,毕竟专业的医学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讲很难判断。

而在“权威主流媒体”们的煽情文和心灵鸡汤中,有价值理清事件脉络的新闻事实和专业分析少得可怜,不断地用煽情和鸡汤勾兑人们那点可怜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其说是流露,倒不如说是被这些媒体消费了。

心灵鸡汤根本就不是什么正能量,而是“阿Q精神”

媒体的心灵鸡汤普遍认为,当面对此类突发事件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做,只要祈祷就好了,也许奇迹就会出现呢,这才是正能量。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正能量,而是意淫和消极,摆出的是一种“阿Q精神”。采用精神胜利法说服自己和别人的人,能有多正呢?真正积极的人生观是要去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弃,接受该接受的,而不为之屈服,再考虑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媒体的煽情文和心灵鸡汤总是选择一些感性的人群欺骗,这些人本来处于情绪波动的时期。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时,首先要做的理应是稳定情绪,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不是将情绪进一步放大,将焦点对准自己的情绪,进而由负面情绪转为正面情绪。

媒体令人信服的只能是专业,而不是无休止的煽情

可以说,“权威主流媒体”们在MH370失联事件中拙劣的煽情,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此类媒体的无知,他们并不知道媒体真正的职责是什么,所以也会出现“媒体呼吁记者不要去现场采访”这样的荒谬事件。报道与记录客观的真实,说起来简单,真正上手了恐怕并不容易,至少它需要的是专业的新闻主义和新闻理想,而不是小情小调式的无休止的煽情和心灵鸡汤。

有一个说法认为,媒体的独立报道核心在于注意三点:媚权、媚俗、媚众。在此次事件的报道中,第一点并不是影响报道的主要因素,而后两者的问题则暴露无遗。

先说媚众,前文已经分析到了,正是在事件发生初期,煽情和心灵鸡汤得到了积极地回应,于社交媒体上来说,高企的转发和猛涨的粉丝使得媒体对于这种方式也是乐此不疲。于是,加大剂量知道把鸡汤炖糊。

而关于媚俗,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提出“媚俗”概念的米兰·昆德拉也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做了一个比喻:即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滴感动的泪,第一滴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感动,真美啊。只有第二滴眼泪才使媚俗成其为媚俗。

《人物》杂志的主编李海鹏今天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媚俗的根本定义,我想就是为了某种“值得”的理由而宁愿失去头脑。媚俗否认真实,是寻常可见的疯狂。

这正是“权威主流媒体”们无休止的煽情和发布心灵鸡汤的根本问题之所在。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自由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