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江
四川一高中用60万元帮助学生举行派对遭到质疑,学校称系公共关系实践课程,旨在花钱买素质。
假如看到“派对”二字就认定是享乐,听说“花了60万”就扣上一顶奢侈的帽子,其实多少有些望文生义。既然时代在发展,假如思维和观念却因循守旧,的确难免不合时宜。从这个角度来看
,对于“花费60万的中学生派对”,其实大可不必不问青红皂白便一棒子打死。
中学生是不是就只能成为端坐课堂的书呆子,答案其实早就是否定的。而既然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园的小圈子,更多在社会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当然不可能毫无成本。有道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想有产出和收获,你首先得舍得投入才行。如此看来,一场学生派对花掉60万,尽管不是个小数目,但却并不意味着这笔钱花得就没有意义。
君不见,尽管有了这60万,学生们筹划派对依旧遇到了相当的困难,但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课堂上无论如何也无法感同身受的基础礼仪、社交运用与商场关系。这样一场学生派对,的确给了学生们难得的锻炼机会,称之为“公共关系实践课”,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
不过,校方所谓“花钱买素质”的说法,恐怕还值得商榷。诚然,金钱有价,素质无价,假如60万便能买到好素质,还真不失为划算的买卖。然而,60万的派对或许给学生们创造了学习礼仪、社交、商场规则的机会,但这顶多只能证明这些中学生有了花钱的本事,至于西装、包裙穿着得体,高脚杯端得恰到好处,与素质恐怕更是两码事。60万,对一所中学而言,并非小数,“买素质”会不会适得其反,滋养奢靡?
素质究竟是掏点钱就能买到,还是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养成;素质的内涵究竟是外在的华服高雅,还是内在的品性责任,倒是更有首先被厘清的必要。否则的话,从高尔夫到华服派对,都有可能被争先恐后地硬塞进“素质”这个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吴 江
编辑:
郭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