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又一个“世界读书日”。近年来,每到这一天,中国各地都会组织较大规模的读书活动,诸多媒体亦高度关注。然而一派热闹景象背后,“阅读过于功利化”等让专家忧心的现象却依然存在。(4月23日中新网)
“读书日”在目前众多节日中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节日,它既没有十一长假带给人们的休闲,又不像中秋节那样可以给人大餐的借口,更没有情人节带来的浪漫。加上媒体网络化趋势加快,使得读书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冷落。
“世界读书日”本身就是在面临“阅读窘境”时应运而生的一种措施,其实知不知道某个具体的读书日并不重要,读书日尽到的也只是一个提醒的责任,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的读书观念与习惯进行不断地引导、影响和推进。所以期望通过读书日来解决备受冷落的读书问题并不现实。
虽然有论者认为,读书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而不可能靠政府一手包办,但笔者依然认为读书不能离开政府宏观的引导和督促,并且随着近年来“阅读过于功利化”的出现,政府更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担当起引导和督促公众读书的重任来。不能想象一个民族长期不去读书的后果,仅仅靠个人行为离开政府的作为,读书潮的出现很难实现。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快节奏的生活挤掉了人们大量的读书时间,即便是有空闲时间的人们,大家宁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上网看电视剧上,也不愿沉下心来多读几本书,原因何在?当然有部分人对读书的误解,认为读书和游戏享乐、赚钱升官没有关系,何必浪费时间?不过,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城市生活中,如果知识与财富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读书成为保持和承载圣洁的高傲所在,也容易让那些热爱读书的人们改弦易辙,因为花20元钱买本读,按理说不能算作奢侈,但毕竟没有买二斤米在现实中更为实际。这样的尴尬不是谁来倡导和号召几下所能解决了的。
在我看来,要想使全民读书潮出现和回归,政府就要重塑知识和文化的社会地位,但这绝不意味着仅仅是给某个阶层提提薪水,而是要让知识在现实中与财富对接,如果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比不上一个卖冰棍儿的,一个拿手术刀的比不上一个拿杀猪刀的,一个舞文弄墨的比不上一个送货的,我们如何都不能说这个社会是注重知识和文化的社会,又如何能只怪罪读书者少了?又有谁肯埋头来读几本书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赵国旗
编辑:
王尚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