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全国学生网上拜年 到底拜给谁看?
2010年01月18日 08:11华商网-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胡印斌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这个大年具体怎么个拜法呢?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1月16日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的这个创想堪称宏大,当年杜甫老夫子枯吟: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不过是个体的意愿罢了,而今教育部一声号令,今年的春节马上就洋溢着浓郁的拜年气息。只是,这个通知除了宏大之外,不免有些浮泛,缺乏可操作性。与其组织全中国的学生“给祖国母亲拜大年”,还不如倡导学生给身边的父母老师拜年。

我这样说,肯定有人要批评了:进行爱国教育有什么不妥?其实,不妥的不是爱国教育,而是教育的方式。作为传统礼仪的精华部分,拜年是一种特别强调双向互动的仪式。有拜礼,有还礼,双方在或庄重、或亲切的氛围中实现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或增进了解,或融洽感情,或提升思想。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拜年何以一直被中国人坚持践行的重要原因。

然而,且看教育部开列的拜年对象:壮美山河无语,炎黄始祖渺远,历代英杰早逝,革命先烈千古。剩下的亿兆黎民数目实在庞大,可怜学生焉知拜向谁人?算来,只有英雄模范一个对象可能与学生产生互动。可就那么有数的几位英模,很难与全国的学生产生互动则是肯定的。可见,“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颇有不合传统之处。

除此之外,这个活动一会儿网上展示,一会儿手机传递,看上去好像很有些现代高科技的意味,其实,同样是徒有其表而已。网上也好、手机也好,教育效果最大化的标志不是采用了这样的传递方式,而是能不能被网民认可、追捧,从而形成能够影响现实舆论的热点。从现在教育部推动的这个拜年活动看,似乎并不符合网络和手机传播的规律,不能形成双向、多向的互动和衍生,学生们的表达依然只是单向的情绪抒发而已。其实际效果大概不会超过一次“爱国教育”的征文活动。

特别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育部这个拜年的活动如果硬性推动,很可能在基层产生始料未及的连带效应。比如,进一步推动了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没有手机怎么向祖国母亲短信拜年?再比如,大多数家长可能得花些工夫陪着那些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上网拜年了,一些网吧甚至都可能因为这个活动而更加火爆……

其实,爱国的情感并非是一种多么虚幻、浩大的情感,它就潜藏在你我的身边,渗透在无限具体的事件、细节当中。壮美山河、炎黄始祖当然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而身边的一草一木、每日相处的父母老师更是直接养成学生性格禀性的触媒。教育需要宣传、强调,但是教育同样需要一点一滴的渗透、交流、启迪。动辄组织全国学生搞一些声势浩大的活动的思路,并不是教育的本义。与其总是求大,还不如从细微处、具体处一点点做起。原题:爱国情感其实就在学生身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胡印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