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公平匹夫有责
2010年01月18日 07:5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刘练军

近日,北大张千帆教授的访谈“京沪大学招生对人口大省考生不公平”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流网络媒体亦争相转载传布。

诚如张教授在访谈中所言,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并非教育圈子内部所能处理得了的小问题。招生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公民参与,不能没有通盘视野。公民参与将打破社会既得利益团体对招生改革可能结成的改革垄断,而通盘视野必将使更多的农村考生获得相对较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从而通过教育公平修补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对农村造成的不公正及侵害。

在张千帆教授组织下,来自北大等多所大学的法律人走在一起,组成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课题组”。这个研究团队撰写了《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议书》以及作为该建议书附件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如今这份建议书及其附件已经提交给有关政府部门。

《调研报告》指出,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存在“违背宪法原则、剥夺平等机会”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建议书》因而提出了“确立招生公平目标,废除分省指标体制”等六条具体改革建议。参与调研和写作的法律人谁也不能保证,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份建议书和调研报告,重要的是,为了教育公平,法律人关注、参与了这场改革,承担起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卢梭曾雄辩地证明了,与“自然的不平等”相比,“人为的不平等”才真正是社会和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所在。而在种种人为的不平等中,教育的不平等可谓首当其冲、为害最甚。因为“教育不仅能在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之间造成差别,而且还随着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增大存在于前者之间的差别”。是故,努力减少并逐步消除既有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对于改善我国人与人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绝对不可或缺,对营造和谐社会更必不可少,也时不我待。

教育公平之所以在我国能成为一个常新的社会热点,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常常非但没有“革”去原有的不平等痼疾,而且还“改”进了许多不平等的新元素。君不见,去年年底北大抛出的“中长实名推荐制”不就是一个对农村中学构成不平等乃至歧视的改革么?从其公布的实名推荐资质中学来看,这种招生改革是一场十足的大城市重点中学的盛宴,完全被排除在实名推荐制之外的农村中学甚至连其残羹冷炙都看不到。这种实名推荐制改革明显突破了教育公平的底线,也难怪,它一出炉即引来如潮的批评和质疑。

顾炎武曾言:“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教育,固然带有国家义务的色彩,但更带有个人权利的性质,教育的有无与好坏事关天下所有人。如何使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高等教育机会这种公共教育资源,如何让教育公平之花开遍我国城乡的各个角落,“匹夫之贱”的法律人对此应该时刻想到“与有责焉耳”。

(作者系法学博士)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