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可成(北京大学研究生)
和中学生差不多的阿丰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的副会长,在由十个人组成的“内阁”中排行第三。阿丰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本他们竞选时使用的政纲宣传册。竞选人的这种酷酷的照片我在北大也见过,但手中这份宣传册的文字内容却是超出我经验范畴的。
这份政纲分校政、教育、社会、中国、学生福利及学生会行政等五个部分。最引起我兴趣的是他们对内地事情的关切。也许你会问:一帮香港的毛孩子能做些什么?不过,这就是香港一所大学的学生会所关注的东西,小到改善校车班次和路线,大到改善公民权利。
不过,要说飞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大学生会绝对飞得更高、更远。那是香港学运的“火红年代”,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一心想要推进社会运动,把世界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而学生会就是他们的组织之一。1967年,中大学生会还没有成立,当时中大的前身——崇基、新亚、联合三个书院的学生报出版了第一期联刊,一鸣惊人。当期的社论是《中文必须尽早被列为官方语言》,此文发表后掀起了整个社会的讨论热潮。后来,学生报还协办了“并列中文成为官方语言研讨会”,揭开了要求中文并入官方语言运动的序幕。在社会一致要求下,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终于在1974年颁布了《官方语言法案》,使中文成为香港的正式官方语言。
在中文大学校园核心地带有一块平台广场,名叫“烽火台”。用中大校友梁文道的话说,那是学生们“集会誓师的圣地”。2008年底,中大校方突然宣布:要将这块地方拆掉,理由是扩建图书馆。对于一个北大学生来说,这是何其熟悉的一幕!中大的“烽火台”不就是北大的“三角地”吗?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和香港,却是截然不同的结局。中大学生们马上聚集起来抗议。很快,校方宣布图书馆的扩建计划改变。阿丰面露得意之色:“他们还是怕我们嘛!”
同样,不久前,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到中大演讲,此举被视为他为角逐两年后特首位置的预热。但中大学生会前会长黄永志给唐司长的打分:-100分。对谁都可以批评,这是年轻人的血性所在,也是中大学生会的传统。与阿丰告别时,抬眼看到学生会办公室里挂着的鲁迅先生画像,题名是——“永不休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方可成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