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毛:荣誉市民莫成特权市民
2009年08月13日 08:30南方报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最近提交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草案)》扩大了荣誉市民入选范围,在重大贡献方面取消了量化标准,一改过去只盯钱袋子的倾向(昨日南方都市报)。荣誉是一种很纯粹的主观感受,既不能量化,也难定标准。荣誉的尺度在人心,只能在程序方面作些规定,今次的条例草案可谓顺应了时代潮流。

迄今广州荣誉市民称号已经授予了好几百人,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刘盈福一个。他担任中国足协副主席的时候,各种量化指标都是达到了的,后来刘副主席犯了很不荣誉的事情锒铛入狱。虽然及时吊销了他的荣誉市民称号,但对荣誉市民称号甚至对广州市的形象都造成了不小伤害。由此可见,量化标准靠不住。量化标准不仅不能测度荣誉,反而容易被图谋不轨者刻意迎合。刘盈福是不是刻意达标不好说,反正广州给了人家利用的机会。

荣誉市民作为一种带导向性的称号,是必须要有知名度的。但标准太清晰,则不免对被授予对象少了几分惊喜,对大众也少了新闻性。无论奥斯卡金像奖,还是超级女声选秀赛,都要把悬念留到最后一刻。有了明文标准作依仗,少了争取市民支持的必要,授予方容易忽视审核过程的公开性。人非神明,荣誉市民所授非人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争议性更可能存在,但争议不一定是坏事。单纯从传播学角度看,争议多多益善。

普通外国人能数得出北京、上海已算了不起,说得出广州的应该百里挑一。前不久,奥巴马讲话中提及深圳,让一些深圳市民兴奋得不行,尤其在广州人面前感觉扬眉吐气。其实奥巴马很难不知道深圳,因为他弟弟就在深圳开烤肉店。如果奥巴马弟弟的烤肉店开在非洲人更多的广州环市中路一带,总统哥哥提及的可能是广州。

广州作为商业都会的形象是现成的,但这样的形象有些单薄。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本身也是城市公关活动,广州不仅要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更要借助他们让广州的城市形象丰满起来,因此遴选荣誉市民,宜优先考虑社会名流,例如慈善家、宗教人士、艺术家、教练员之类。对商人反而要尽量回避,这不是仇富。因为金钱和荣誉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激励,善谋金钱者,未必善待荣誉,刘盈福是前车之鉴。维护外商在广州的权益,已经是对他们的最佳回报。而且商人通常有低调的习惯,在宣传广州的作用上会打些折扣。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对外可以宣示广州市民的价值观,对内可以作为市民楷模。不妨在越秀公园里面设个荣誉市民蜡像馆,供市民免费瞻仰,或者对游客也有吸引力。蜡像的好处是可以融化再利用,如果有人不幸被撤销了称号,处理起来比其他材质更经济又环保。

国内城市有给荣誉后面附赠高考加分、免择校费之类特权的恶习,此乃特权思想作祟。是香花,自然引得蝴蝶飞舞。是狗屎,莫怪苍蝇来逐臭。今后咱们的“广州荣誉市民”只是纯粹的荣誉称号,切莫赋予特权。□细毛

作者: 细毛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