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芳:看不懂岂能成为判低分的理由
2009年06月24日 08:09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者:曾芳

有两件新闻跟高考作文有关。一是,四川高考出现甲骨文作文,此外还有青铜铭文、大篆等多种古文字字体,但阅卷老师无人能识,请专家翻译后,最终因“偏题”而给判了低分。二是,湖北一考生的作文引发争议,一阅卷老师因“看不懂”而给了低分,而另一阅卷老师认为其有“卡夫卡的味道”而给了高分,两者相差整整40分。

因“看不懂”、不符合某些人既定作文标准,便大笔一挥打入冷宫,在整齐划一的标准之下,不知有多少旁逸斜出的偏才怪才给扼杀了。无论如何,能用甲骨文来写高考作文,确实令人拍案惊奇,打破了很多人的想象极限,轻描淡写的一句“偏题”,不仅没有眼光,也显得没有气量。我想,如果经过考证该考生确实在古文字方面有惊人才华,为什么就不可以考虑破格录取呢——前不久,上海复旦大学破格招录一38岁三轮车夫为古典文献专业博士,一时传为佳话,这个甲骨文考生有理由获得同样的礼遇。

高考中一分之差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40分的分量不言而喻。一篇高考作文在阅卷老师那里有着如此巨大的分歧,令人想想都有些后怕。每个人的视野都有局限,“看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将所有的“看不懂”统统打入另册,恐怕会落得个“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作文”不是某种僵化的语言公式,它也是一种文学,而且是活的文学。前些年,曾一度传出高考作文不得出现网络语言的规定,理由是“看不懂”。但如今,一些网络语言早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高频词,甚至必将进入未来的汉语大辞典,对超出自身经验的新鲜事物的排斥,才真的叫人“看不懂”。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曾芳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