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谷歌,还需要理性和思辨的光芒
针对“谷歌中国”网站存在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内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于6月18日对其提出了强烈谴责,国家有关部门也对“谷歌中国”网站进行了处罚,暂停该网站境外网页搜索业务和联想词搜索业务,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彻底清理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6月22日《人民日报》)
屡教不改,自甘堕落、捧臭脚、屡犯众怒……你能想象到,这是近日网络或者纸媒对谷歌被查的评价吗?我宁愿相信,这些言辞只是理性探讨时伴随的激动,而不是未经思辨而盲目的冲动。网络文明是个新生事物,谷歌确实有需要整改的地方,但我们是否该心平气和地去进行责任建设,而不是发泄“痛打落水狗”的快意。缺陷是难免的,公众欢迎的应是彼此监督,共同提高,而不是联合剿杀。
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大量泛滥确实需要谷歌整改和自责,可随后的事态发展却让我迷糊,我看到的几乎都是谴责和批判,建设性的探讨却很缺乏。仿佛一个小偷被当众抓获,围观的人都伸着脖子谴责,却没有人反思小偷犯罪的动机、犯罪事实、侵害后果等深层问题。或者说,太多批评的口水淹没了那些理性的声音。如果批评不理性,不但无助于公众意识的觉醒,反而会形成“口水暴力”。
话说回来,首先,公序良俗的确定来自于社会,而非政府手中惟一的标尺,这套秩序应该是具象而非抽象的;其次,我们需要建立有法律依据的、阳光透明有说服力的惩戒平台,而不能靠大家的口水去解决问题。在互联网管理方面,除了政府组织和司法机构的介入,还需要全社会注入理性和思辨的光芒。
作者:
半岛陈博
编辑:
彭远文
|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