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赔上银行和政府信誉的游戏
2009年05月22日 08:02东方早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张鸣

报载,中国农业银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的行长李群,涉嫌办理非法民间借贷,巨额借款无法偿还,惹出事来,大批群众集聚农行门口,索要借款,而李群自己则投案自首,身后留下了1.65亿元的窟窿。

从某种意义上讲,阜阳农行的故事,是个改革以来的老话题,即所谓的民间非法集资,或者说民间信贷出事。由于中国金融业高度的国家垄断,民间企业融资困难,因此,民间的信贷,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金融业改革速度过慢,民间信贷广泛存在,国家既打击不了,又无力将之纳入管理系统,长期处于非法状态生存,导致民间借贷很容易失控,流于犯罪的境地。阜阳农行李群的民间借贷业务,从1989年就开始了,在近20年的过程中,相信至少有一段时间,还是能够维持运转的。许多官员也投身其中,甚至有位局长,借款4000万元,姑且不论来源正当与否,至少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李群的事业,还是得到人们信任的。

但是,这个事件的特殊性,在于李群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甚至以腾达支行的公章作为信誉保证。而李群一家子的官员背景,也无形中为这种非法借贷背了书。换言之,大量民间借款之所以能够发生,是人们基于国家银行和政府官员的公信力。但在实际上,政府也好,国家银行也好,并没有参与这个过程,更不用说开出信誉证明了。这种所谓的信誉证明,仅仅是因为李群这个人,以及她个人的违规非法行为,才导致了借款人的误解。

当然,在前现代的钱庄时代,借贷的信誉,也是建立在个人和家族基础上的,跟李群的状况类似,只是未必有像李群那样的官员背景和国家银行背景。如果不出事,也许我们研究民间信贷的人,还可能把李群的个案作为成功范例来谈,可是,出事了,一切都变了。当然,我们可以追究李群个人的违规和违法,也可以顺藤摸瓜,抓出一批贪官来。现在最严峻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民间信贷,既然存在持续不断的需求量,却始终不能走上正轨?连续几十年都处于既无法有效取缔,也无法浮出水面的尴尬境地?在这样的境地中,经营民间信贷的人,其道德操守和经营的条件,却又远不如当年的钱庄,若想经营不出事,真是太玄了,太不靠谱了。

而且只要这种民间借贷经营出事,多半都有政府官员涉足,不是经营者自己有官方背景,就是官员介入借贷过程,一旦出事,血本无归的群众,首先把矛头指向政府,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群体性事件。

20年的民间借贷,早就不是一个地下活动了,估计早已成为当地公开的秘密。既然属于非法,但官员却要介入,上级银行也睁眼闭眼。可以说,民间借贷由于需求强大,制止无着,但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明知道民间借贷长期存在,连银行的行长都在操办,金融业的改革,却迟迟春风不度,听任一个事件接一个事件发生?

我相信,李群事件,真正的教训,是进一步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到了把民间信贷纳入国家的正常行业管理的时候了。去年下半年,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长期游离于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终于有望在国家立法层面取得合法的身份。但事到如今,这一立法进程似乎还是太慢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鸣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