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香港青少年不解国情 教育质量待提高
2009年05月20日 15:26中国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新网5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20日发文说,一项研究显示,香港青少年有良好的国家观念,有正面的爱国态度,但他们对于国情缺乏基本了解。调查还指出,香港现在的国民教育,未能满足青少年希望全面客观认识祖国之期望,仍只停留于基本层面。当然,不能苛求青少年学生以其青春烂漫之年,对相对严肃的政治学投入过多关注,然而对国情没有清晰的认识,则爱国教育的质量未免令人成疑。

文章摘录如下:

一项青年机构的研究显示,香港青少年有良好的国家观念,有正面的爱国态度,但他们对于国情缺乏基本了解。调查还指出,现时的国民教育,未能满足青少年希望全面客观认识祖国之期望。

这项名为“国民教育与青少年爱国态度”的研究中,显示逾八成青少年有爱国情怀。必须肯定,香港回归祖国十多年来,国民教育作为香港教育体制上的新生内涵,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并且开花结果。

调查的对象是香港一千名中四至中七学生,他们正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有相当的代表性。如果说,回归前香港中小学生缺乏全面性的国民教育是情有可原,原因就是人所共知的政治因素;那么,回归后全面推行国民教育成为社会各方共识更是可以理解,而这项研究则指出了国民教育之不足。

香港教育界有识之士在回归前已大声疾呼:国民教育于年轻一代的重要性。而有关当局也做出积极的回应:校园里日间升起了国旗,电视上每天国歌数度。然而,在研究中,只有不到一成受访青少年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有关国情、国政、国策等方面的教育,显示国民教育仍只停留于基本层面。

研究中举出诸如“全国人大”制度、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等名词,相信香港学生会对前者最为熟悉。因为香港有三十六名人大代表,其中一名现任全国人大常委还是港人所熟悉的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然而,“全国人大”所代表的真正内涵,作为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及其组织架构,则识者寥寥。

当然,不能苛求青少年学生以其青春烂漫之年,对相对严肃的政治学投入过多关注,然而年少立志之时,若没有国家民族观念,就谈不上承担国民责任;对国情没有清晰的认识,则爱国教育的质量未免令人成疑。

教育乃是百年树人之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研究更不可能代表全面,却不妨借此管窥十年教育之得失:看到国民教育的成果,也看到其中的不足,同时有助当局与教育界参考深化推行国民教育乃至国情教育的方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