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报:一桩离奇死亡事件牵出的新课题
2009年05月20日 12:06上海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社评

提要 在目前这样一个开放多元和流动性极强的社会,既保持一段距离,尊重退休老人的私人空间,又以恰当的方式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是小辈、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位六旬老太在家中死亡,竟然两年之后才被发觉,被发觉时已成一堆白骨。这样的事发生在上海,听来简直匪夷所思,然而却又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这件事情,成了这两天诺大一个上海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说这事发生在上海奇怪,有两层意思。一是上海是个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很高,咫尺之间,一人逝去竟无人发觉,直至变成一具枯骨;二是,上海是关爱独居老人工作做得较好的大城市之一,这已有大量事实证明。但在把这件事看作是独立事件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呢?

虽然关爱独居老人,子女是第一责任人,但死者胡老太这个人比较特别——结过两次婚,既有亲生儿子,也有继子。现在本埠舆论在言词之间对死者子女颇有责备之意。我们估计,胡老太的儿子现在或许既悔痛莫已,但很可能又有难言委屈之隐。胡老太第二任丈夫死后,继子邀其上坟祭奠,遭到她拒绝。按照一般人之常情,继子与其往来不会再有多少,何况这位继母嫁过去的时候继子已近成年,母子感情大多相当有限,一旦父亲过世,纽带不存,再加没有了共同祭奠形式,双方的亲属关系基本不存在了。

胡老太亲生儿子现在受到压力可能不小。可是若站在他的立场上,一定也有许多无奈。首先,二十年前父母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会留下心理阴影。而最主要的是胡老太这个人。

据介绍,胡老太60岁时依然时尚、活跃,性格开朗,爱好旅游,爱好交际。因此,完全可以想象其依然年轻有活力的形象,尤其有一颗活跃、不甘寂寞、有所作为的心——顺便说一下,我们觉得这里口口声声称其为胡老太,多少有点别扭。这样的人难免会有一些私密空间。我们能够理解,一个像胡老太儿子这样的人,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活跃而又不算太年迈的母亲时,或许既想不到,也不方便四处寻找甚至报警。

邻居与居委会之所以一直没有发现胡老太已经死去,除了他们居住地邻近农田难以发觉尸臭及死者有多处居住点等特殊因素外,胡老太个人的性格、经历及年龄大概是主要的原因,现代人们往往会相当注意尊重这类人的隐私。

当然,我们并无为相关人士和整个社会开脱或者充当和事佬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还是充分说明了社会、子女、邻里乃至各方面,对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关心远远不够。

不过,上面分析了那么多那位已经离世的胡女士的特殊情况,是为了说明一个更深层的道理,即,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开放而高流动性的当代社会中,关爱独居老人其实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关爱老人在今天不仅表现在吃穿、身体方面,而且要在心理方面对其关爱。

现在刚退休的人就已经算老人,根据目前退休条例,企业女职工50岁退休。而那些刚退休的职工不少还显得年轻活跃,而现在即使70岁以上的人们依然十分健康硬朗的也比比皆是,这些可爱的人们往往都不服老,他们愿意干些自己爱干的事情,有些人也有相当独立和开放的情感需求,因而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社会当然得尊重他们的私密空间,然而由于他们已经退休没了单位,由此极易变得不再有组织对其关心。

对那位“时尚”的胡女士来说,也许她的前半辈子都被组织(单位)牢牢地管束着,使她不胜其烦。然而,当她真正需要得到组织关心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既不干涉她私生活、又乐于帮助她的“组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