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干部落实就业“实任务” 越位和失职
2009年05月20日 07:54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据媒体报道,14日山东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潍坊市人事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逄峰说,给干部下达这样的任务是头一次,为了完成任务,干部们需要到企业、到社会上去找门路、想办法。为了保证落实这项任务,还采取旬报制度,定时上报落实就业的情况。

这似乎是一幅十分令人感动的场面:干部们冒着酷暑、顶着风雨,带着学生的材料,奔走于社区、街道、企业间,积极向他们推荐学生。

但我却无法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就如今年年初,我看到不少大学,也给导师下“死任务”,力保学生就业——清华大学有三个学院试点推出新政策,把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作为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将直接影响到导师的职称评定,同时还会减少相应导师在新一年的招生指标;还有今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为了促进研究生就业,也出台新政,若导师指导的毕业生当年不能就业,则减少其下一年的招生名额。

笔者以为,对于政府来说,关心大学生就业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要求机关干部赤膊上阵,直接给大学生找工作,却是严重越位。其弊端可谓重重:其一,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干部为何只帮大学生就业,而不帮高中生、民工就业呢?其二,此举破坏了企业的正常人力资源需求,官员通过自己的人脉出面,难免给企业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尤其是民营企业,怕得罪领导,很有可能硬着头皮要下学生;其三,这种做法缺乏可持续性。除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大学生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外,大学生就业也需从长计议。

对于教师来说,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培养任务,是教师的本职。可是,把招生、培养与就业紧密挂钩,却可能彻底丢了教育。首先,有广泛人脉、活动能力强的教师,肯定比那些一心做学问的教师,更能帮学生找到门路就业,这是否会片面鼓励教师追求社会活动而忽视教学研究?其二,招聘企业老板、高官做学生,然后利用他们的能量,帮助师弟师妹解决就业工作,可能成为导师们的如意算盘,这种情况下,招生不会讲质量,而成为权势、关系网的比拼;其三,导师可能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所谓通识教育,培养研究能力,而会在研究生第一学期就发动学生去实习、打工,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一心想着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而冷静分析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难,一系列的越位与失职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就越位而言,政府为每所学校确定招生规模,这是越位,使得各校的办学条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政府统计并公布每所学校的毕业就业率,也是越位,使得所有学校围着就业率数据办学;学校包办本属于导师的招生自主权,为研究生布置公共课程学习,是越位。

而就失职而言,政府没有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扩大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没有带头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自己招聘人才也提出不合理的高学历要求;没有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让每个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为上学承担过重的负担;学校没有探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内容陈旧等。

笔者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在于政府和学校不越位,而各司其职。

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揽下来,看似矛盾,其实一体:就如足球运动场上,一个运动员失职丢了球,本队形势危急,为尽快扭转局面,他忘记了传球配合,拿球之后就往前冲,突然哨响,他越位了,无功而返。

大学生就业难的处境,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突破困境,需要政府和学校回到自己的本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越位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熊丙奇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