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飙:大学排行须在竞争中进步
2009年05月12日 08:03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最近,《人民日报》连续报道“中国大学排行榜”制作人武书连两次接受成都理工大学邀请,前去演讲并收取咨询费的事件;此前,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负责人也声称,曾多次遭遇大学评级机构上门索取赞助;这些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各种民间大学排行可信度的讨论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该部发言人近日明确表态:不支持、不赞成搞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行榜是一种信息商品,如同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和酒店业星级评定机构一样,作为第三方质量鉴定者,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为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交易方提供信息,是市场发育走向成熟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合并、升级、更名,除了少数几个顶级名校和本地学校之外,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和科系时,缺乏可用的信息。正是这种对信息的饥渴,成就了武书连这个起初少有人看好、评价方法也乏善可陈的排行榜。

排行榜这种信息商品,其主要消费者是学生和家长,次要消费者是雇主和大学赞助者,大学不是它的消费者;所以,直觉上,排行榜的制作者应该向学生和家长而不是大学收费;市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常常能发展出一些超乎个人想象力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潜在的交易机会,其中之一便是由卖方付费、买方消费、而同时又能维持足够公信力的质量评级机制;典型案例是酒店业的星级评定,它是一些酒店自发成立的自律组织,会员缴纳的年费支撑了评级成本,而产出的信息产品——星级,满足了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这一模式尽管也有不少诟病,但大致上运行良好。

那么大学排行适用哪一种商业模式呢?这取决于该市场交易费用的结构和分布,从发达市场的经验看,可行的模式有两种:把评级信息与其他信息一起在媒体上搭售,或利用评级所积累的数据库向学生家长提供收费咨询服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USNWR)的大学评级服务,同时运用了两种盈利手段,而《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则依靠第一种手段。从公开的信息看,武氏排行榜是通过向媒体供稿和面向学生销售大学选报指南来获得收益,看来他走的是类似USNWR的路子。

尽管武书连清楚的知道他的消费者是学生和家长,但这一认知却完全没有贯彻到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当中,他的评价依据主要来自几大论文索引和教育部门对专业、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内部评比。然而我们知道,家长花钱和学生苦读的目的,是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和报酬;从这一需求中可以联想到一些显而易见的指标:毕业生受雇主欢迎的程度、薪酬和收入水平、在各行业占据高级职位或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数等等,然而在武氏评级体系中,我们连这些东西的影子也看不到。

不过,大学评价的低水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独立评级机构的出现还只有十几年,连续发布排行榜的时间更不足十年,其质量提升有待更多新机构的参与,和更内行的专业人士的加入。事实上,武氏已经有了一个竞争者,2003年,中国校友会网也开始进入大学评级市场,相信今后会出现更多更专业的评级机构,而充分的竞争将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机会,也将推动评级产品的质量提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周飙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