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作协的进与退
2010年04月26日 07:27南方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4月25日,童话作家郑渊洁宣布退出中国作协。至于原因,郑说,他认为“作协难以促进文学发展”。不仅如此,郑渊洁还质疑作家曹文轩在地震期间到青岛的小学里推销自己图书的行为。

郑渊洁是否退出中国作协,这是郑渊洁自己的自由。作为一个文学类的组织,既然可以邀请别人加入,自然也应该允许别人退出。所以,面对郑渊洁退出的要求,中国作协应该大大方方表示认可。一个全国性的文化机构,应该有这个雅量。

现在看来,在舆论圈,作协究竟是否应该存在,以及如何存在,是一个焦点问题。在国外,文学类组织并不少,但是,肯定并非全部吃财政。同样是中国国土的香港,也并不圈养文人。但是,私人办刊可以得到官方的经济补助。而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作家们靠写专栏、出书以及获奖来维持写作生涯。这些措施,确实能够保证文学的纯洁性。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与地区,优秀作家好像也没有绝种。马尔克斯、雨果、海明威……这些世界一流的大作家究竟哪个是靠吃财政饭养起来的?相反,他们靠的是版税和个人的劳动。

中国作协的现有操作方式,本身不利于文学的发展。这个观点,是郑渊洁的、且绝不仅仅是郑渊洁的。按照中国作协的说法,国内目前被财政供养着的作家不过200多人。但是,实际上,各地文化机构养活的人绝对不止这个数字。现在,尽管各地养活的作家很少,但是文化馆、群艺馆、文艺馆以及文联养活的文联主席、秘书长、×协主席们数额庞大,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尤其是,文联和其他“×协”一样,成为有权有势者安插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块土地。这些人,拿的工资未必是作协的钱,但每一分都来自于纳税人的口袋。而究竟哪些人是凭借自身能力进入这些机构的,绝对值得讨论。

中国的文学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之后,近年来进入低谷运行的状态。青黄不接、作品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个前提下,如何改进作协的工作,或者说作协干脆别开展工作、少给文坛添麻烦也未必就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当此之时,各路传媒冲击着公众的视野,人类文化进入“娱乐至死”的时代(波兹曼语)。作协究竟还能有几分影响,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很多人关心作协,都是冲着韩寒和郑渊洁们的批评来的。而作协内的作家们最近几年上演的用鞋子抽脸的把戏,以及知名老作家揭穿文联内部的荒唐规则,已经让作协和文联丢尽了脸。说句不好听的话,连文人的斯文都没有了。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种问题,当然与作协与文联的运作方式有关———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作协更像一个养老院而绝非一个文化精英群集的地方。在这种现状面前,郑渊洁们当然吵着要退出了。

当此之时,在重重舆论的冲击之下,作协确实面临着一个进还是退的问题。

当然,我倒希望能够走出一个凤凰涅槃的作协。而这,似乎又不是作协能够决定的。 □冯磊

郑渊洁   文联   作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冯磊   编辑: 郭刚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