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话题
据报道,经国务院同意,针对此次玉树地震,不发动全国性的救灾捐赠。
任何一个社会中的慈善救助,都是对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理测试,不仅测试他们是否愿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他人,也测试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利他行为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价值。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艾罗从捐助效益出发,把利他心和利他行为本身视作为有限的、必须审慎运用的资源。艾罗明白地说:“和许多经济学家一样,我并不太愿意用‘伦理’代替‘私利’……笼统地运用伦理标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我们不愿把利他动因这种稀有资源轻易消耗干净。”
说利他心是“稀有”或有限资源,在许多事上是有道理的。例如兴修水利、办教育、救济灾民等,是政府长期政策和职能的事情,如果仅靠民间爱心捐助,效果将会越来越差。这就是利他心资源快速耗尽的表现。在人们强烈表现出利他精神和有利他行为时,政府要有节度地运用,不可竭泽而渔。这样做才能有效保护社会的利他资源,不让它受到损害。此次玉树地震不发动全国性的救灾捐赠,就因此而值得肯定。
对待自然资源和对待利他资源的道理是一样的。此前,西南的大旱已经引起了人们对那些地区开发政策和方式的许多讨论,其中对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式开发、利用,已经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利他资源如何维护,善加利用,同样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利他资源是存在于社会和国家中的。利他行为的多寡,和各种社会信任关系的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利他行为缺乏和人际信任危机,不是因为小事的简单积累,而是因为普遍的社会公正遭受了不应有的破坏。
苏轼说过,“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告诫当政者要善待百姓,不可为了一时的功利需要,对百姓以权相逼、逞强施虐。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然一样,国家太平时,要建立社会公正和正义机制,保证官员的清廉干练,政府真正关心百姓,积极支持民间社会团体,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培养公民们的自我管理和参与能力,而不是以吏为师。
这些都是社会的道德基建———在人心中兴修水利,保护土壤植被,预防旱涝之灾。只有平时未雨绸缪,强固民本,在有需要的时候,国民才会全体出心出力,有意志也有能力去面对任何困难。
徐贲(知名学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徐贲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