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伟:80后提副局有啥不好说的
2010年02月22日 11:13辽一网-华商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刘兴伟

近日有网帖称,山东省新泰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记者通过当地政府网站认定消息属实。其中,23岁的女副局长两次面试成绩远高于笔试,对于其能力以及选拔过程,网友均提出了质疑。(2月21日《新民晚报》)

这些人中有的是助理审判员直接任法院副院长,也有的是刚过试用期就升副局长,姑且不论其经验能否与其岗位相称,将这些人破格提拔的动机似乎也很模糊。这就难怪有网友质疑这些人是不是“官二代”了,这似乎是网络时代的通病———去年的“最年轻市长”周森锋,不是也被网络质疑和人肉搜索扒了个精光吗?

有人说,民众似乎下意识的对“火箭式”的官员提拔抱有偏见,而不愿去相信个人的奋斗与能力。按说一看别人好就往别人老子上联系的思路的确不算厚道,但是当我们看看古人对“官二代”的描述,就会发现,这种偏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战国时期的触龙是这样形容“官二代”的: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记者采访了当地组织部门一位姓葛的负责人,我们不妨通过其答复判断一下这些人是否符合触龙的形容。葛称:提拔的程序符合相关规定。问:这么年轻,是否能胜任呢?葛称:“不好说”,这些新提拔的干部在原工作岗位都有突出表现。记者要求其例举时,葛又称:“不好说”。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什么“不好说”的?程序正义不过是一种手段,程序不符合要求往往会导致不正义,但程序符合要求却未必就肯定正义。组织部门的职责便是在符合程序的前提下,去判断官员是否能够胜任,如今组织部门的职责却成了“不好说”。如果真是由于能力突出而进行的提拔,即便组织部门无法在提拔前让民众了解,也要在公示时,列举出他们切实的成绩来服众。然而,就连其突出表现也成了“不好说”就很让人费解了。

好一个避实就虚的“不好说”!在如此的“不好说”之下,“有突出表现”、“程序符合规定”都成了权力的挡箭牌。如果组织部门的判断标准都“不好说”,公示又有什么意义呢?质疑又怎么可能噤声呢?民众又怎么会停止对其背后猫腻的莫名联想呢?

或许,人肉搜索有的时候也是逼出来的。当官方无法为民众提供充足的事实进行判断,民众对于政府部门产生不信任感和对非正常提拔抱有偏见,就自在情理之中。用“不好说”来遮挡关键问题,不仅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不尊重,更是对公示本身的不负责任,有网友说“所谓的公示有时候就是‘公开示威’的简称”,这个说法虽显偏激,但不扯掉“不好说”的权力遮羞布,恐怕真是难以还原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民众对于新事物的第一反应,有时候确实映射着社会的现实形态,对于来源于组织部门神秘的“不好说”,相关部门若不给出判断的依据,民众拿什么来相信背后没有权力的魅影?怕就怕当我们试图相信美好的时候,总有人对我们说那句老话———“不好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兴伟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