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高铁争论助推香港公民社会成长
2010年01月18日 13:50红网-潇湘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闾丘露薇

上个星期这个时候,几位自称香港“八零后”的年轻人用苦行的方式,表达自己反对兴建高铁的诉求,要求立法会议员们不要通过政府关于高铁的预算。结果,上个星期五的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会议,经过了六个多小时的“拉布”战役,要在这个星期五继续开会讨论。

所谓的拉布策略,就是立法会议员们通过提问,拖延投票的时间,只要在法定时间之内没有问完所有的问题,那么是不会进行投票这个议程的。这也算是在知道没有办法改变投票结果的情况之下,反对派议员们的一个技术性战略。因为政府手里面已经有足够的支持票数,但是对于还不支持政府的议员们来说,这又是必须要走的程序。

确保和尊重程序的公正公平,在一个民主社会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正是因为这样,特首曾荫权在星期四的立法会咨询大会上表示,虽然大家非常着急的希望这项拨款能够通过,但他必须尊重财委会的程序。

正如即便像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被访者同意兴建高铁,也不能因此而堵塞反对者表达的渠道。上个星期五的立法会门外,聚集了上万名反对或者支持兴建高铁的民众,他们用喊口号、拉横幅,甚至是街头剧表演,以及唱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诉求。虽然警方计算出的反对兴建高铁者的人数,远远低于组织者声称的一万人,但是至少有一点,反对兴建高铁的人并不是政府部门,甚至一些媒体所指向的“八零后”年轻人,反对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年龄阶层。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出招,即使不是希望说服对方,至少是希望能够表达。这让人看到香港社会在渐渐往前走的一面。因为从天星码头年轻反对者们的单薄声音,以及个别团体激烈的街头抗争行动,到现在能够展开积极热烈的社会讨论,不管是在媒体上,还是在立法会内,甚至是在街头上,参与的团体越多,民众越多,看到的不是乱象,而是香港社会向着公民社会迈进的希望。

上个星期的文章里面,我谈到了自己对香港八零后年轻人的一些看法。在过去一个星期里面,我一直在想,他们站出来,或者他们表达不满,是不是因为整体生存压力的增加?其实每个年代的人,生存压力用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区别只是在于物质上的丰厚多少,因此,这不应该成为年轻人表达不满,要求更多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精神层面,在一些看不惯年轻人的过来人眼中,年轻人这样做不会是因为信念,而是为了沽名钓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原因我在上星期的文章中也有详细的诠释。

几名年轻人正在进行的120小时的断食抗议,目的当然不是抗议行为本身,而是争取更多人的关注,或者感动更多的人站在自己这一边,增加博弈的资本和话语权。坚持程序的正义,最终结果对于反对的一方来说,可能依旧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也可能还是无法认同,但已经能够接受。

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予民众表达的空间大小不同。香港其实可以做得更多,那就是独立的、没有被政治化的司法,如何为大家做一个示范,如何合理合法地让公众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博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