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用过滤,你们想问什么,我都回答,没有‘外交辞令’。”武汉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式后,市长阮成发与媒体记者见面。在1个小时的访谈中,阮成发市长坦言,“我去年最不高兴的两件事,第一是经济适用房‘六连号’,第二是堵车。”(本报昨日报道)
武汉经济适用房的“六连号”事件,曾经引起全国舆论一片哗然。阮成发作为武汉市市长,对它表示“不高兴”,表面上看是一种极为正常的反映。但是,如果我们对阮成发市长说出此话的具体语境、现实背景以及他对此事的持续态度稍加分析整理,不难发现这既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进步。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格化了的政府亦是如此,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政府更是如此。当前,各级地方政府不仅会面临一些原来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而且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会随之泛起。这也就是说,政府出现问题乃至丑闻,也可以看作是政府朝向阳光、法治、责任和服务型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但毋庸讳言,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却往往对政府问题特别是政府丑闻唯恐避之不及,甚至不惜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地捂着掖着,更别说坦诚揭短亮丑了。
在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语境中,阮成发市长在去年7月13日举行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痛斥“六连号”事件弄虚作假,坦言是政府丑闻,然后把它作为案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与记者的访谈中直接表明自己对它的“不高兴”,毫无疑问是勇气和进步的体现。
实际上,丑闻就是丑闻,无论政府及其官员是否承认,都改变不了它的本来面貌和客观存在的事实。比较之下,直面丑闻的政府及官员,更能获得民众的敬意、信任和肯定。因为它一方面表明了敢于担当、勇于自我批评的实事求是姿态,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种对民意的回应、对解决问题的承诺、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不可否认,我们希望政府丑闻越少越好,这是对权力正义和制度完善的价值诉求;但当产生政府丑闻时,我们则真诚希望政府及其官员能开诚布公、坦诚直面它,这是民意和制度理性的现实诉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