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越是经济危机,越需社保为民生御寒
2009年08月10日 08:26重庆时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全球金融风暴的寒意尚未退去,新农保等流淌着政策暖意的民生保障措施余温尚存。一部有望在经济危机中为民生深层御寒的《社会保险法》,却将原定于8月的三审,推迟到明年。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延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避免给企业加重负担。而延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分歧太大,社会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公务员养老金制度。(8月9日《广州日报》)

作为各项社会保障立锥于民生土壤的基本大法,《社会保险法》的推迟审议,无疑令此前还充满福利暖意期待的民众,顿生保障再陷迷茫无措之感。在“经济形势不明朗”与“分歧太大”的哀叹声中,这部附着颇多民众期望的《社会保险法》,显然面临着前有险阻后有绊石的“难产”。连人保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也对民众“善意”提醒道,不要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太高期望。

表面看来,《社会保险法》目前遭遇的重重困境,似乎让其有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正当性。毕竟,在经济危机依然存在,矛盾分歧此起彼伏的当下,暂时回避危机、搁置争议,理论上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只是,社会保险的特殊性,却无法轻易让渡如此这般与困难绕行的选择——承载着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险,本质上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制度,它是一种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福利制度。因此,社会保险理应突出政府的公共责任,在经济危机时刻尤其如此。

纵观国际社会立法社会保险的历史,经济发展最好和最困难的时期,都是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最好时机。而非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形式不明朗”,是《社会保险法》审议延后的重要原因。犹记年初金融风暴的瑟瑟寒风之下,国家推出“4万亿拉动内需”的举措,就旨在通过民众消费需求的提升,撬动国家经济改善的杠杆。当初就有不少学界人士乃至普通公众指出,要让老百姓真正放心消费,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即社会保障问题,才能真正打开内需的阀门,拉动国家经济前进的马车。这实际上正证明了,经济危机时期启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它不仅事关民众的生存保障,也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同时,社会保险赋予政府的公共责任,又让政府必须在民生陷入困境的经济危机时刻,真正向民众散发出公共社会保障的福利暖意。而即使是“避免给企业加重负担”,也理应是以政府让渡部分利益给企业的形式,让民众与企业都能共享福利,而不是政府对此困难绕而行之。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一部植根于民生利益之上,集养老、医疗、失业等多种民众利益于一体的民生根本大法,其本身必定充满着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也必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家经济状况考验。一如此刻的《社会保险法》,就面临着诸如经济危机,不同行业、地区的社会保险差别矛盾,社保如何实现全国兼容及人员流动保障等难点。这些都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遭遇的问题,也是亟需解之燃眉的保障困境。

面对这些民生困局,一味搁置矛盾,绕行困难,甚至推迟审议,不是触动根本的做法。只有尽快拿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一些矛盾地带适当地让渡利益给予普通民众;在行业与地区的利益博弈间,更多体现普通民众的声音。唯有如此“积跬步”的政策推进,才能真正在社会保障中,以政府公共责任的福利流淌,为民生御寒。(本文来源:重庆时报)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妍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