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在争议声中推进中国公民权利保障
2009年06月24日 11:13新华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新华网杭州6月24日电(记者 傅丕毅 章苒)尽管对“网络暴力”存在担忧和争议,但是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依然可以通过直率的评论,推动越来越多重大事件真相的调查。分析人士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正以更为开放和睿智的做法,将洪水般的“网络民意”疏导为现代公民社会的理性表达。

曾经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周瑞金最近撰文指出:“在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发、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网民忧国忧民的视线,锁定了诸多事关公共决策的大大小小事件,这是中国社会出现的一抹亮色。”

在今年5月份发生的杭州富家子弟闹事飙车撞死无辜路人事件中,当地警方仓促公布“肇事车辆时速70码”的说法,受到众多网民的质疑,舆论担心这是警方在为肇事者开脱罪责。

在网络民意的诘问声中,当地警方不得不重新鉴定车速。权威鉴定机构最终推翻了“70码”一说,认定“肇事车辆时速在每小时84.1公里至101.2公里范围”。

在此前后,包括温州购房门、云南“躲猫猫”事件、陕西真假华南虎照片风波、山西“黑砖窑”事件等在内的一系列网络公共事件中,思想活跃的网民们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事件真相的调查。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一季度,中国网民总数已达3.16亿,上网人口的快速增长让网络的影响力倍增。

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认为,网民们的言论不仅直接推动了事件真相的调查,而且网民对事件公开讨论本身就是在践行公民权利,因为表达权和监督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决策层已经清晰地感受到网络所蕴藏的庞大民意力量,互联网官民沟通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中。”吴锦良说。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去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开创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直接与网友在线交流的先河。胡锦涛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今年2月接受了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温家宝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近一年来,中国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互联网与网民沟通交流已蔚成风气。浙江各级党政领导目前正在展开一场“触网”行动。中共杭州市委书记、宁波市委书记等浙江省11个地市党委主要负责人,近期纷纷就涉及本地的社会热点和网民关心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与网民交流意见,倾听民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地方党委负责人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坦诚交流,这是一个相当睿智的做法,不仅有利于疏导网络民意,而且还表明了中共作为执政党的开放和自信。”

“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部门将目光投向网络民意,执政党正在寻找执政目标与网络民意之间的契合点,反腐就是其中之一。”郁建兴说。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网络正式成为新增的举报渠道。

不过,网络表达的相对自由也引发了对网络暴力的担忧,作为全国第一个立法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城市,杭州市要求,网民们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意见需要登记真实姓名。杭州的立法部门表示,此举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

但杭州市的做法同样引起了网民的非议。浙江大学传媒和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邵志择说:“要保护网络安全,首先要保护网络说话者权益。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排气阀’,而‘网络实名制’可能会堵塞这个‘排气阀’。”

吴锦良教授表示,政府应该更为审慎的管理互联网,要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促进网络舆论的监督,是否有利于拓宽公民的表达渠道,是否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傅丕毅 章苒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