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已经走过了30年。可能是由于规律的必然或时间的巧合,国内国际的大环境恰恰也在这一历史关头开始发生新的重大变化,重组与调整。中国目前的审时度势,必将有助于充分把握发展壮大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已经走过了30年。可能是由于规律的必然或时间的巧合,国内国际的大环境恰恰也在这一历史关头开始发生新的重大变化,重组与调整。中国目前的审时度势,必将有助于充分把握发展壮大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从国际角度来看,毫无疑问,西方世界近年来在两条曲线上跌入低谷的事实,正在和必将对未来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影响。第一条曲线是冷战以来西方一直奉行的意识形态保守主义,及对外的武力干涉政策。此一条曲线曾因为西方在上世纪的最后10年里赢得“冷战”并取胜“科索沃战争”而达到最高点。
但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印度等国的经济崛起和俄罗斯的元气恢复,美国“一国超强”的地位开始受到愈来愈多挑战。而从2001年“九·一一恐怖袭击”开始,美国沿袭了缺乏创意的一系列传统对外武力干涉作为,终于最后将自己陷入伊拉克问题的“黑洞”,并至今难以自拔。
第二条曲线事关经济发展的周期、增长点、结构与模式。众所周知,西方以至全球经济在美国的龙头牵引下,曾在上世纪末以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为杠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并为经济全球化首次奠定了可操作平台。
但美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正常放缓之后,没有着意去重视加强基础建设与多元增长,而是为了维护超强神话的虚荣及担负庞大的对外战争开销的考虑,匆忙地制造出房地产业的新经济“泡沫”,并将此种泡沫全力向金融和银行业推广衍生,也泛滥流向全球,最终导致泡沫破裂和金融海啸,将世界经济拖入目前的大衰退。
于是,西方在目前政治与经济两条战略曲线同时走低的严峻形势下,不得已被迫进入一个重组和调整期。譬如,在美国这就是以新任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的上台为标志,新政府的紧要任务就是在国内应对经济危机及其后果,在国际上进行战略收缩,重点防御,以及意识形态缓和。
再来看看中国目前的国内形势。首先,由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并没有完全与西方体系融合,所以受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面尚为可控,而且这些年来的高速增长也为中国经济和政府提供了更强的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目前中国经济容易受西方影响的主要有两大风险渠道:首先是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贸易,再就是中国所持有的大笔美元国债。中国目前也开始了对上述两项进行调整,但将是一个极其缓慢甚至痛苦的转变过程。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更是无法乐观。南海等传统领海领土争端之和平解决尚需时日,台湾问题处于搁置状态,西北边陲由于国际恐怖活动而颇受威胁。
综合国内国际现实的风云大棋局,不难发现目前中国正面对着一个重大机遇期。在国内,中国当大胆加大改革力度,做出新的配套尝试和举措。
在国际宏观格局上,要加强运筹和博弈,主动“抢位”,而不可“守株待兔”。在周边安全问题上可以有重点的强硬出击,争取所谓“一箭定天山”式的安全效应。
这是一个迈上新台阶的机遇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伟达)
作者:
伟达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