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宇:心因性反应为何比流感传染还可怕
2009年05月22日 08:38红网-潇湘晨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作者:晓宇

2003年全民族抗击SARS以来,社会生活透明度的改进成为共识,毕竟全新的挑战创造全新的方式。

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肆虐及至如今的零星“闯关入境”,我们的应对,表现出了临危不乱的高效与理性,这就是透明的进步,毕竟在SARS爆发之初,因缺乏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应有的透明度而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历史的前行往往是曲折的,近日吉林化纤厂近千人“心因性疾病”的流行,就打破了对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透明度某种一厢情愿的想象,展现出消息封锁将退未退的扭捏之态。

自4月23日起,吉林化纤厂近千人在闻到一股怪味之后,出现类似医学上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他们纷纷怀疑是隔壁生产苯胺的康乃尔化工厂排毒。康乃尔是今年4月初才投产的大型苯项目化工厂,其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会产生一氧化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墙之隔,苯胺活跃,尤其对吉林石化苯胺爆炸苯类物质泄漏记忆犹新,高度警觉之下鼻子灵敏一点自不足为怪。在吉林市环保局声称对康乃尔周边进行监测,未检出异常的同时,化纤厂职工“中毒”的人数却越来越多。但事发7天,当地政府却未向社会公布此事,也未发出预警信息,直至事发20天,仍然在封锁消息。4月23日以来,吉林化纤厂职工就生活在恐惧与迷茫中,他们找不到可以相信的真相,而消息又被封锁,只能在封闭的空间内独自猜疑与恐惧——SARS肆虐的事实证明,在面对未知的恐惧时,透明是多么的重要,但当地政府却恰恰只发现了封锁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

犹记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苯胺爆炸后,正是当地政府对于消息的隐瞒与封锁,寄望于“通过丰满电站开闸放水,将受污染的江水稀释到达标水平”,未及时向公众发布污染信息,处理失当导致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因而划下一个时代水污染转折性的惊天问号。西哲有云,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吉林市政府却两次踏入了相同的封锁河流。中国古人总用“俟河之清”来表达美好的期待,然而,透明总是这样的难,纵然经过SARS肆虐的教训,到今天,却还只能将透明应用到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来。

其实,用卫生部专家组专家的话来说,心因性疾病该比甲型H1N1流感更厉害,心因性疾病也是病,“病人不是装的”,此病的特点是,感情色彩浓,“人越多,越来劲”。“心因性反应”的蔓延,一点也不比SARS逊色,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5月13日首次报道此事,仅在5月12日当天就诊人数就已达700多,但抵抗“心因性反应”的透明度在几经教训后,还是及不上抵抗SARS那样明白。

吉林化纤厂近千人出现“中毒”症状的消息,经职工在网上发帖突破封锁之后,卫生部专家组经过几天工作,得出结论排除了化学中毒,认为是“心因性反应”,即“心理作用引发的心理疾病”。而此前一天,在吉林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市安监局称此次现象不是泄漏所致,是“生产排放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5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官方网站挂出信息称要“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翌日却又回应媒体称“吸取康乃尔公司泄漏事故教训”的说法是统计司工作失误。

如此这般的信息发布,不使“心因性反应”流行成“群体性癔病”才怪。在封锁中看不到透明,在透明中看不到真相,我们可不是病了么,在疫情面前,在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前,不尊重事实,不尊重信息的传播规律,就是无视人民的权利,就是无视自己的公信力。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晓宇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