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确诊首例患者 防疫分寸如何把握?
2009年05月12日 09:04大洋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编者按:昨日,有关方面通报了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情况。这一病例的出现,让我们愈发绷紧了防控的神经,但一如胡舒立女士所说,不以为意或过度紧张都是不可取的,最适宜的做法乃是“警而不惊”。

近几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所缓和,大规模的“人传人”尚未出现,病例增幅有所减缓,此流感为害烈度与专家们最为担忧的预言尚有距离。尽管如此,这场疫病对于人类已经和极可能继续造成的伤害,仍然令人忧心。当前,对此疫情的态度很容易走向两极:或不以为意,或过度紧张。我们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

出于对公众、对生命负责的基本态度,高度警觉极有必要。非如此,则等于用感觉和侥幸取代科学。

当前的信息带给人的判断是不确定的:一方面,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仍在攀升,受感染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无人确知世卫组织会否将流感警告级别从五级升至最高级六级;另一方面,疫患本身的死亡率较之SARS和人禽流感为低,且“风暴眼”墨西哥疫情确已有所控制,警戒级别5月初以来已从原来的红色(非常高)降为橙色(较高),进而降为黄色(中级)。

不确定性出现,一般人容易按自己的愿望作出判断,不过,愿望不能代替科学。须知此轮疫情的“元凶”属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新变体,对人类是全新的认知对象。从4月26日墨西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到今天,科学工作者只通过基因图谱分析发现,此次新型流感病毒拥有猪和鸡的基因片段,但对于人类致患的真实起源、病毒扩散路径、反季节暴发的原因,以及墨西哥何以沦为疫情重灾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均无定论;在第一阶段疫情之后,有无更为凶猛的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如何避免其冲击,现在更难预料。

以此态势,可知病毒持续以无法预知的方式变异,每个人在理论上都是易感者。虽然此次疫情透明度较高,疫区又距中国较远,看似无六年前的SARS那样凶险,但因传播力极强,感染者可能在无症状时传播病毒,其对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人类的威胁绝不可小觑。现在是强敌当前,把危险看得大一些,把威胁看得重一些,高度警觉积极防控,远胜于盲目乐观和轻敌。

不过,高度警觉不等于现在就立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打破常规、全线动员。“警钟”或“警报”在这里更多地是一种比喻,而非针对普通公民的紧急行动号令。除疫情凶猛的疫区外,当前之于甲型H1N1流感,政府和公众还必须做到“警而不惊”“防而不乱”。应当看到,此次疫情至今并未出现全面暴发之势,这是个基本事实;更重要的是,人类此次实施的防疫抗疫举措,远比应对2003年SARS之疫更为主动,而主动性来源于透明、合作与科学精神———由于经年的不懈努力,更由于2003年SARS危机后更多共识的建立,许多国家的防病救灾体系均有所加强,各国联手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大幅提升,“全球流感项目”建立的监测框架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在新型流感之患面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现在都有理由比过去更深具信心,更能够沉着应对、积极防控。(原题:面对甲型H1N1流感 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  来源:南方都市报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胡舒立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