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版权就比较伤感情
2009年10月23日 12:29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282期

我历史频道的同事(呵呵,最近他们经常被我和张恒引用)写了一本书,死活不肯给我们看,一怒之下,俺用书名一搜索,不仅找到在线连载,连txt下载版本都找到了(因为他说没有电子版本,我便把下载的电子书给他回传过去,宣称帮他找到了)。大家这么熟,他也没好意思跟我拿版权说事,但由此可见现在要保护版权,太难了。

中国作家和谷歌的关系没有我和同事那么熟悉,所以他们就发飙了。据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初步统计,有至少570位中国作家的17922种作品被谷歌非法扫描上网。新闻中说,“可是,中国作家并不好对付,所以谷歌提出和解。”同意和解者,每人每 本书可以获得“至少60美元”作为赔偿,以后则能获得图书在线阅读收入的63%。这让作家陈村很愤怒:“60美元就想把人打发了?让他们做梦去吧!”作家张承志说:“要打它(谷歌)一棒子。”

啧啧,谷歌这么一家宣称“不作恶”的公司,居然干大规模侵权的事情,实在让人太失望了。可是,看评论,却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不是因为“中国作家并不好对付”才提和解,正如魏英杰所说这套方案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作家的,而是三年前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者协会对谷歌提出集体诉讼后,双方所达成和解协议中的相关部分内容。也就是说,谷歌图书是依照相关协议同等对待中国作家的,至少并不存在主观歧视态度。

更重要的是,在谷歌中国的图书搜索框里输入“陈村”、“赵长天”等关键词便可看到,尽管搜索显示出多项结果,但这些图书几乎只有版权页信息或者很少一部分段落和内容,有的干脆关闭了预览功能。说得明白些,这还不如在其他搜索引擎输入同样关键词所获结果丰富。还要看到,谷歌在全球范围内已把700多万本书籍全文搬上网,相较之下,谷歌中国的相关业务差不多等于还没开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作家也许用不着如此气急败坏。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谷歌图书恐怕还谈不上侵权。具体分析不是这篇短文能说清楚的,大家可以搜索“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这篇文章说:“我甚至认为很多作家根本没有用过Google图书搜索就跟着其他人一起抗议,他们是真正的不明真相、被煽动群众

奇怪的是这些作家为何反应如此激烈,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以往遭遇太多侵权,所以这次看都不看就发飙了,另外一方面恐怕就得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方面寻找原因了。新闻是文著协曝出来的,而且又有高度利益相关。所以于德清说在号召中国著作权人联合起来维权方面,文著协和谷歌有着高度一致的利益契合点。此事,我们也不宜对文著协的高姿态过分赞誉。其实,我们最应该警惕的就是文著协。此事最坏的局面就是,谷歌和空壳化的文著协暗地达成一份和解协议,并视之为规范,强迫中国著作权人接受。

最后再说谷歌为啥要做这件事。陈才说客观而言,数字图书馆本身的确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项目:数字图书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方便地查找相关信息,帮助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信息资源。试想,当人们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台电脑上轻松查阅大英图书馆的孤本印刷版《圣经》,或翻看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代地方志,将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交流起到多大促进作用?说它是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工程,一点不为过。

而按照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本月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他们是想盖一座永远的图书馆。

我在“谷歌图书”上找到的《1880-1881保险年鉴》(Insurance Year Book 1880-1881)中,Cornelius Walford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几十座图书馆和几百万册图书的毁灭,他希望这样的记载能够让人们意识到做这样一些事来保存图书的必要性。亚历山大一个著名的图书馆曾发生过三次火灾,分别在公元前48年、公元273年和公元640年,就像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样,1851年的一次大火烧毁了三分之二的藏书。我希望这样的毁坏永远不要再发生了,但历史证明并非如此。更重要的是,即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最一流的图书馆保存得完好无损,但是如果不能让人们轻易读到,那也形同虚设。

也许是我偏心,在我看来:谷歌此举,堪称目标最为伟大,而情节则最为轻微的一次“侵权”。正如诸多评论者所说,作家们不妨消消气。说起版权就比较伤感情,但做事情嘛,感情用事总是不好的。当然,以上说法可以视为我作为读者的私心。

对了,最后说一句,今天Windows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7)发布了,您会用正版吗?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上期评中评:了解一下人生的终极知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