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12月18日《时事开讲》节目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若麟:各位好,欢迎收看《时事开讲》,我是王若麟。
现在是时值岁末,中国的外交舞台上,可以说是依然热闹,好戏连台。习近平副主席展开亚洲四国之行,可以说所到之处遍地开花,各个国家都用最高的礼遇来接待他。今年可以说是中国外交的一个丰收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像G20、匹兹堡、叶卡捷琳堡、哥本哈根。在各种各样的外交舞台上翩翩起舞,既展示了非常儒雅的身姿,也展现了一种大国风范的国际身姿。
正值岁末之时,我们在节点上,用世界的眼光,用新闻的切入,来回望这几年中国的外交风云。
邱先生,您是怎么评价最近这几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呢?
2009年:中国外部环境的缓和与隐患
邱震海:外部环境,应该说这几年变化的比较大,我觉得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前几年,在2007年之前,其实中国的外部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恶劣的,一个是当时中日关系在2006年、2007年之前,当时风云激荡,由于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两岸关系因为陈水扁搞台独,所以当时2006、2007年之前,当时主要是这两个焦点。
2006年之后,当时安倍上台之后,当时中日关系比较缓和了,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比较缓和了。但是到了2007年年底,也就是两年之前的时候,我们前瞻年即将到来的2008年,当时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北京奥运,北京奥运肯定是中国人的百年之梦,不管我们百年之梦里面的梦想有多少合理或者其他的成分,但是我想这是全体中国人,全体华人要实现的一个百年之梦,所以当时2008年北京奥运是一个非常大的任务。
也很不幸的是,在北京奥运的之前,还发了“5·12”四川大地震,同时还发生了整个的西藏问题等等,所以2008年的这一年,我们大家都感觉非常的繁忙。一方面是硬件的繁忙,一方面是心理秩序上,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受冲击,风云激荡。
2009年相对来说没有北京奥运那么多的匆忙,但是2009年应该是有一连串的时间点让我们感觉非常重要。当然是以建国六十周年为主,同时还有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前瞻2009年的时候,预感到2009年那些时间点,相对来说,无论从政治上,从其他氛围上,会相对比较敏感,所以大家也是抱着很关注的心情来关注2009年。现在到2009年快要结束了,2010年,除了明年我们可以预期的,明年有一个上海世博会,其实明年从大的事件上来说,应该说没有大的事件。所以我觉得2009年到2010年,可能是在内外环境当中相对会比较平静。但是正是因为平静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下梳理。
王若麟:我们深究一下2009年,今年的外部环境,您觉得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邱震海:应该说和前几年相比,今年中国的外部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首先我看几个大国关系,一个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包括如果我们把对外关系,两岸关系不是大国关系,但是两岸关系是涉及到国际因素的中国内部关系,但是它也是一个外部因素,两岸关系应该说也可以。
中美关系,我知道奥巴马上任,今年的1月20号上任,他一反前几届的美国总统上任之后,中美关系都会跌入一个低谷,或者都会下降,然后再死而复生的这么一种,所谓的规律。应该说奥巴马上任之后,中美关系基本上是高开,一直到上个月,奥巴马来访华,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贸易,包括未来几天,或者几周里面,美国对台军售,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基本上,中美关系已经找到一个切合点,已经找到一个切入点,已经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妥的机制。
中日关系,今年是鸠山上任,鸠山上任应该说,虽然我们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未来的鸠山的民主党内阁能延续多少时间,多长时间,我们希望它能够延续得长一点。但是至少鸠山内阁是最近十多二十年以来,可以说日本政坛上为数不多的,对中日关系比较友好的内阁,包括他提出的东亚共同体这么一个概念等等。
两岸关系不用说了,马英九上任之后,从去年“5·20”上任,到现在将近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应该说,昨天我在这里也讲过了,其实在非敏感的技术的经贸议题上,都做得相当不错。虽然昨天我也认为,未来两岸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走入瓶颈,但是至少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尤其今年这一年,处理的相当好。包括像朝核问题,我们知道从今年10月份,温家宝总理,后来国防部长梁光烈去了之后,其实也有峰回路转的一些迹象。但是我要指出的是,中国在外部环境当中,南海问题可能是今年有一点风云激荡,中国跟菲律宾、马来西亚,尤其是跟越南的一些在南海问题上的主权争议。
越南在不久以前召开了一个越南问题的国际研讨会,试图使越南跟中国在南海问题的主权争议事实化、法律化、国际化、实际状态化,这个我觉得可能未来一段时间,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王若麟:除了你说的这些,我还注意到,今年有一个提法,看起来非常风光,但是也让我感觉也很突兀,G2这样一个提法,中美两极,您怎么来看呢?
邱震海:这是一个比较深层的问题了,刚才我说2009年,中国的整体的外部环境,相较于前几年来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比较平静。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面临的国际战略秩序有一点微微的调整,或者有一点微微的变化。
我们知道过去中国一般是主张一强多极,一强多超。现在最近一两年的情况,我们知道,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崛起,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包括从中国在世界走出经济危机过程当中,也是中流砥柱,力挽狂澜,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和美国的作用给人看了尤其明显。包括你刚才说的G20峰会等等。
所以从国际舆论上,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似乎有一点忽悠中国的迹象,G2中美两国共管国际秩序。虽然说中国领导人希望非常清醒,认为这是完全不存在的问题。但是从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秩序上来看,我必须承认,似乎中国和美国这种过早形成两极的格局,有一点清晰化。
所谓全世界的人,似乎冥冥之中,都认为是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领导世界,从政治、经济到金融格局的两个主要的大国。这种过早形成中美格局这么一种局势,我认为对于中国长远的发展,尤其对中国争取一个战略机遇,其实相对来说是不利的。中国现在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我们用通俗的话说,“和稀泥”的政策,“和稀泥”的策略,尽量使这个国际格局不要那么过早的清晰化,尽量是柔和其他力量。所以用我的话来说,叫善用多极资源来舒缓中国可能面临的国际压力。
我们尽可能的要把以前一强多超,这个多超里面的其他部分,尤其是欧洲,尤其是日本,拉拢到中国身处其中的一个国际或者地区的战略格局当中,来稀释由于中国和美国形成一种两极的格局,而过早给中国带来了,虽然说表面上,可能短期上是好处。但是实际上,长期深层上来说,给中国可能会带来一些战略上的压力,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三脚架”三足鼎立的格局是最稳妥的,两足鼎立的格局是最不稳妥的。所以我认为在国际格局上中国有必要进一步要善用欧洲这个资源,尽量使美中欧三足鼎立格局,在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市场中,形成一种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地区的格局上,当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展开了。地区格局上要高度重视美中日三方的互动。因为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大家有许多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无论在地区的格局,美中日三方的互动,在国际秩序上,美中欧三方的互动,尽可能多加一些稀释的话,我想这对于中国争取一个长期的国际战略,应该是有一定的好处。
王若麟:好的,谢谢邱先生,休息一下,广告之后我们会再来探讨下中国的内部环境,我们一会儿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陈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