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目前面临着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这样一个繁重的任务,到底还有哪些挑战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杨锦麟先生的一些看法,您是怎么看这样一个问题?
灾后重建的考验和挑战
杨锦麟:我相信主要关键点在灾民的安置以及灾后重建之上,我们知道将近有500万的灾民需要重建安置。我们所到之处,不管是彭州还是映秀、北川、青川,还是绵竹、绵阳,大概很多房子要重新再盖,这些灾民住的帐篷要再住多久?还有的还是露天,这是一点。
那么这个挑战其实有两个方面,也知道灾后重建国家发改委的官员说,大概需要三年,那也就是三年的时间,那很长。
郑浩:很长。
杨锦麟:很长,而且第一阶段说老实话大家神经紧绷,全力以赴了以后,第一线的部队或者救援人员人疲马乏,这个过程中知道没有什么新的生命可以挖掘的话,大家有点怠惰,有点疲倦。问题和薄弱环节就出在这里,所以挑战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来自国内,第二个来自国际。
那听听伟贤先生有个观点我认为是对的,做个归纳,国内近期的挑战是如何有效的防范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一个是疫情,一个是堰塞湖,洪水和瘟疫是当前需要重点防范的两个最大的次生灾害。
郑浩:对。
杨锦麟:我们也知道虽然有发烧、有拉肚子。
郑浩:有皮肤病。
杨锦麟:对,有皮肤病,部队也开始出现一味过度的疲劳作战的,也开始减员,也有出现一些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肯定有一些伤亡的事件。这个过程中,怎么来处理和面对?堰塞湖是当务之急,但是堰塞湖之后,大规模的安置怎么办?这个安置的社区管理怎么办?部队第一线的抢险部队如果撤出以后,当地政府有没有能力来胜任独立的来面对这些灾民重建的一些艰巨的工作。
赈济的款项如何花费?对一些不法的行为如果打击?这些东西事无巨细。还有一点近百名,不是近百名,应该是来看的是将近500万名的灾民的生活、上学、就业、医疗、心理健康的,还有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个问题逐步都会出现了。
最关键一点,因为进入了灾后重建,人们对灾难的那种巨大的悲痛,然后由此的关注热情跟社会的关注热情会淡化,慢慢降温,对生命的关注任意的被经济利益和精神追求所取代,用什么样来看?虽然少数地方的干部或者某种救灾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不法商人,会不会利用灾后各种制度、管理的漏洞乘虚而入。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