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富人阶层成为反动角色 有钱人须自我反思
2009年12月17日 07:42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16日《锵锵三人行》节目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很高兴迎来《跌荡一百年》的作者吴晓波。这个《跌荡一百年》,我看了半本。

查建英:上册。

窦文涛:但是我觉得你讲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很有意思,而且我觉得你是不是贯穿始终的,有这么一个观点,你觉得中国自古以来,政府干预经济的习惯,很突出?

吴晓波(经济学者):对,其实我们到了1994年,曾经开过一个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一个问题,说什么叫宏观调控,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怎么干预企业。当时说什么调控呢?叫总量调控,然后加上市场调控,控制总量。但到后来,慢慢变调儿了,这些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把手伸到微观经济里面来。

窦文涛:但是有人讲,说中国万岁,中国将来成功之后,历史学者们总结起来,说肯定中国走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等于说是它自己的一条路。所以我觉得现在思想上也很混淆,什么“国进民退”、“民退国进”,这个东西难道有什么神圣的最高原则吗?还是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会不会也有适合中国自己的一种形势?

查建英:而且不管怎么说,还是一个相对良性的一个中国特色,就像你说宏观调控,说四五年、七八年来一次,当然毛主席是说文革是七八年来一次,那个咱们真的受不了,七八年再来一次文革。但是七八年再来一次宏观调控,好像是属于一个相对来说,大家可以接受,可以忍受,而且好像调控完了,还能发展。多少说中国经济要沉船,要崩溃的,最后我们看了这么多年了,十几年,真的这弯又转过来了,怎么回事。

窦文涛:咱们这片神奇国土,就能起死回生。

吴晓波:中国现在有一个什么问题呢?经济学家在讨论一个事,我们政府该怎么来管企业?其实1978年以后,就有两派意见吵得很厉害。一派意见就说放权,我们计划经济不好,国家连颗螺丝钉都要管,放权。所以最早你看放什么呢?把土地放给农民,那个很成功,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建英:对。

吴晓波:一下子把粮食问题给解决掉了,很成功以后就提出一个说法,叫“包”字进城。

窦文涛:包子?

查建英:卖包子。

吴晓波:“包”这个字,“包”字,承包制。

窦文涛:三自一包的那个包。

查建英:包产到户。

吴晓波:包字要进城,从1984年开始,企业搞承包制,然后地方财政税收搞承包制,当年搞得叫五个大包干,都是包干。大包干好处在哪里呢?地方积极性超级发达,大家都在搞经济。坏处在哪里呢?两个坏处,第一个呢,中央财政没钱了,讨伐财政,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叫讨伐财政。

第二个,由于各地发展,它都以邻为壑,我要发展我的经济,我跟中央承包的,我跟旁边的省,比如我有煤矿,我就不给你。

查建英:对。

吴晓波:比如浙江和江苏抢那个蚕茧,新疆的棉花就是不给你,东北的东西就不运进关来,当年叫“诸侯经济”,全部放权以后,就出现“诸侯经济”,而且这个在别的国家发生过大问题,就南斯拉夫,叫“多中心的国家主义”,都是共和国,联邦的就很穷,最后就解体掉了,全部放权的一个改革。还有一派就是收权,不好,咱们收回来,收回的问题是,一收回来大家就死在那儿了。

查建英:对。

窦文涛:咱们中国人是不是还是喜欢个体经营。

查建英:有一个说法是,中国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吴晓波:一乱再收,一收就死,死了再放。

查建英:在两极当中,好像有点长不大的孩子的感觉。

相关评论:

易中天:国人不仇官仇富 只恨不仁不正

张鸣:仇富背后是对财富正当性的质疑

茅于轼:一个仇富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

樊涛:网民“仇富”背后的社会病理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锵锵三人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