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美国援助海地人道中不乏霸道
2010年01月19日 09:46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月18日《时事亮亮点》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各位好,今天是1月18号星期一,欢迎收看《时事亮亮点》,首先我们一起来关注上周的要闻。

中国军方成功进行反导弹拦截试验

解说:新华社报道,中国11号在境内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试验,陆基就是从陆地发射的反导系统。报道又强调,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中国公布这次反导试验正值美国国防部日前批准对台军售的敏感时期,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对美台军售案的一次亮剑。

美国国防部就回应称,当天从(太波敏感器音对)侦测到中国有导弹活动,但事先并为得到中方知会,并向中国了解事件。

奥巴马征金融机构900亿责任费

解说:美国总统奥巴马14号公布,凡是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型金融公司,(根据其音对)资产负债表现规模,吸纳0.15%的金融危机责任费,用来偿还纳税人在政府拯救金融市场中蒙受的损失。新征收计划可能在未来10年中筹集900亿美元的资金,而美国政府在实施援助计划中的总损失达1170亿美元,征税计划的细节要到下月初政府递交2011年预算草案时才会公布。

香港立法会通过高铁拨款

解说:香港立法会经过3次会议,共花了20多个小时审议,16号终于以大笔数通过对高铁香港段的669亿美元拨款申请。包括500多亿元的建造工程、118亿元的非建造工程,以及赔偿居民的8600万元拨款。

反对派议员在前两项拨款通过后集体立场,而在立法会场外,有部分反对人士情绪激动,企图闯入立法会,警方要释放胡椒喷雾,有示威者被带离现场。

蓦然回首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一幕蓦然回首,我们要来看一看上周在海地发生的大地震,以及在地震中遇难的中国维和人员。

海地大地震国际社会紧急救援

解说:加勒比海国家海地经历7级地震后,灾情持续扩大,虽然搜救人员全力投入搜救,但仍有大批民众被埋瓦砾中,死亡人数难以估计。在首都太子港,不少罹难者的遗体暴露在街头开始发臭,而地震受灾人口则估计高达300万人,占海地人口三分之一。虽然大批物资已经运达太子港机场,但由于运输困难,大部分还未送至灾民手上,饥渴交迫的灾民开始抢掠超市,当地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而海地的治疗状况也非常恶劣,不少医院在地震中倒塌或损毁严重,受伤民众要在简陋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药物和医疗人员都极其缺乏。海地大地震发生在北京时间12号早上,强度达里氏七级,是当地20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距离震中央仅10多公里,人口200多万的首都太子港一瞬间变成颓垣败瓦,卫星图片可以看见太子港几乎没有完整的楼房,整座城像废墟一样。总统府也不堪一击,损毁严重,不过总统普雷瓦尔和夫人就安然无恙。

而位于太子港的联合国办公大楼也在地震中倒塌,大批联合国人员生死未卜,联合国特派团团长安纳比遇难,中国驻当地维和部队有8人死亡。地震后多个国家地区立刻伸出援手,美国政府宣布派遣5000多名士兵全力参与援救,中国也派出国际援助部队一行68人,携带20余吨救援物资和搜救犬赶往当地。

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官员也抵达太子港,领导救援工作,另外美国、加拿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各自承诺捐献1亿美元救灾,巴西、英国、挪威、日本等国也承诺拨款赈灾。联合国则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救助,不过灾情使得已经贫穷的海地雪上加霜。

何亮亮:这次在地震中殉职的8名中国维护部队成员当中,有1名就是60岁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的副局长郭宝山,郭宝山原本是今年7月就要退休了,但是不幸在海地履行职务的时候遇难了。中国维护部队对世界贡献巨大,曾经在本台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的盛典中,获得了2007年影响世界的华人大奖,当时就是由郭宝山先生和另一名维护部队的成员代表了部队来接受这个奖项的。

中国维和部队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郑浩:我们知道维护部队有数百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请到了两位代表,来代表维和部队获取这个奖项。现在有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际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郭宝山先生,还有一位曾经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首支在海地维和警察的防暴队的队长赵晓旭先生。

赵晓旭先生现在也是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某处的副处长,现在我们有请他们二位来发表获奖感言。

赵晓旭(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行动处处长):中国维和警察在任务区面临的困难是各个方面的,也是常人所难想象的。我作为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第一任队长,感觉到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困难是非常的危险,我们在海地,大概有4万多支各种轻重武器散落在非法武装手里,我们每天执行任务的时候都在枪林弹雨中,都要经过雪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当时临走的时候我跟我的队员说了,上了这架飞机,你们谁都不要想着回来,但是最后我们很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第二个困难,我就觉得当地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都十分艰苦,当地气温很高,我们每天执勤的时候都穿着将近50斤重的装备在身上,当地的气温将近40度左右。身上穿着这身衣服,满身都是汗碱,我们每天执行任务大概将近10个小时,特别生活条件每天睡在地上,也没有好的东西可吃,每天就吃压缩饼干,也没有水喝,就靠雨水净化,自然条件非常艰苦。

同时海地卫生条件也特别差,登革热、疟疾以及其他的疾病非常流行。当时我们走的时候在国内带了很多药品主要是防蚊子,但是什么药品都不管用。记得当时凤凰卫视记者去现场采访我们,给我自己的手里数了数,我右手上被蚊子咬了200多个胞,他看到感受非常深。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远离祖国,离开自己的亲人,特别在那么危险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下,心理压力都非常大。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是发扬大家团队的精神,互相支持,抱定着为祖国争光,为炎黄儿女争光的信念,以我们平常锻炼专业的素质来完成一项又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我作为队长,平平安安地把他们带出去了,最后非常骄傲地、平平安安地又把他们送回到他们的父母和妻儿的手里,对这点我感到非常的自慰。

郑浩:让我们再次恭贺2007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获得者中国维护警察。

何亮亮:刚才那个片子让人非常感慨,因为片子当中领取2007年世界因你而感动的华人大奖当中的两位成员,一名是赵处长,一名是郭宝山,郭宝山先生不幸这次已经遇难。但是我们从刚才赵处长很简短的谈话当中可以看到,中国这些优秀的维和警察,他们在海地是在如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所以中国的维和人员在联合国的维和人员当中,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一支。

“失败国家”雪上加霜

何亮亮:那么这次海地发生的大地震死伤无数,因为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这是不难理解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海地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国家,它不是我们说的一般意义上正常的国家,不幸的是这个国家又发生了这样一次空前的大地震,20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

美国有些学者他们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划为失败国家,这种分法当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我想在失败国家的名单当中,没有人会质疑海地就是一个失败的国家。这个国家多年来战乱、政变,它原来的总统是流亡在南非,现任的政府治理能力是非常低下的,可以说他们基本上只有一个政府的外壳,基本上他们就是在依靠联合国的维和人员行事对这个国家的管理。

一个国家需要由联合国来管理,这本身就可以看得出来所谓国家不国的情况,但是偏偏就是遇上了这样一个大地震。所以大地震之后,海地政府根本就无力来展开救援,更不要说重建了。我们说幸亏虽然这是一个小国,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忘记这个小国,一方面联合国本来就有一支,可以说还是比较有效率的管制的队伍和体系,在海地一个是维持着治安,实际上也是在保障着海地民众生活方面最低限度的保障。

未来联合国主导重建

何亮亮:这次地震之后,我们看到各国迅速地展开了救援的行动,美国是首当其冲,因为美国是离海地最近的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救灾,无论是实力,还是人力资源方面,都是比较充沛的。奥巴马的反应也相当迅速,美国甚至派出了航空母舰,因为航空母舰作为一个救灾的行动,它也是一个很强有力的一种存在。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救灾也还是受到了批评,美国一方面接管了太子港的国际机场,这个国际机场本身也受到了损毁,但勉强还能使用。美国接管了这个机场,一方面它是有利于按照一个国际标准迅速地来接收来自各国救援的飞机,可是另一方面,美国就是让自己首先使用这个机场。比方说首先把地震当中幸存的美国人,优先地运回美国国内,这样的话引起了其他国家强烈的反感。

这件事情很典型地可以反应出美国这个作风,一方面它有很强的实力,它确实也有人道主义的使命,它在履行这个使命。但是另一方面它霸道的这种作风,也总是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

海地作为一个失败国家,我想这次的大地震,应该也是一个转机,所谓转机就是说因为地震虽然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它造成的损害却是巨大的。那么如何来弥补这个损害,实际上就是海地重建的问题。

我未来海地的重建无可置疑的,就是应该由联合国来主导。一方面如何加强海地政府的管制能力,这已经不是当务之急了,这是以后的事情,目前来说既然联合国已经在海地有了维和和带有管制功能的系统,当然它不是一个政府,但是它是一个准行政系统。未来各国对海地的资源,包括重建的资源,必须要有人来协调,必须要有人来牵头,这个人不是别人,当然也就是联合国。

虽然联合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但是至少在海地的重建方面,我想各国都没有意见,而美国虽然是离海地最近的大国,但是美国也应该是在联合国的协调和主导之下,来展开在海地重建的工作。我想海地的救援工作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未来重建的过程应该是更加艰巨,更加值得大家的关注。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陈芳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