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增税会增添谁的负担?
2010年04月26日 08:15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最近有几则关于增税的新闻让人颇费思量。一是媒体报道有机构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这其实是条老新闻,但该新闻之后有个说法,说是五成以上的奢侈品用于送礼。后面还有个讨论,就是要不要征收奢侈品税?赞成者认为征税可以调节社会分配不公,反对者认为这么征税只能把消费力量浪费在国外。

其实长久以来,我们这里对于奢侈品都征收高额的关税,个别商品还征收特别消费税,弄得我们不少消费者纷纷亲自到国外或中国香港等地消费,或者找朋友代购。外地成了消费者的天堂,我们则什么税都没有收到。更别提什么“调节收入分配”的崇高理想了。

与此如出一辙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内地的个人所得税几乎居全世界最高,其本意也是为了 “调节收入分配”,但结果和对奢侈品征税一样,逼得很多跨国公司高管大部分时间待在海外或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因为那些地方个税税率低得多,只要他们一年在外待足183天,就不用在内地缴纳个税。结果是个税损失了,其他各种消费的税收也损失了。

二是在中央向房地产市场连出 “组合拳”之际,“挺税”之声在舆论中叫得很响,有媒体报道称,个人住宅消费税近期将试点开征,重庆的试征方案已获决策层批复。多位税收专家表示,在住房保有环节上征税的可能性很大。

诚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我国的房地产税费不轻也不合理。62种,30%至40%的比例,轻吗?不合理,是因为税费在交易环节而不在持有环节。

但不管是在持有环节还是在交易环节征税,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税费成本最终都要转嫁给使用房屋的人。现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吃不消高房价,就情绪激动要求开征新税、重税以打压拥有二套以上住房的人,但过不了多久他会发现这是自己给自己下套,不仅购房成本上升,租房成本也上升。

再说,就像通过限制房贷、加税等办法让房价一跌,买不起的还照样买不起。北京、上海动辄三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降价20%后是两万四,下降30%也是两万一,你就买得起么?而此时房价下降,正好给富人们以新的利润空间。

如果加上土地费用,当前房地产的绝大部分收益其实都已经以税或费的形式成为了地方政府收入。但这么高的税费,调节居民的收入分配了吗?或者用于居民的保障性住房了吗?你分明看见许多保障性住房内部分配给了政府公职人员。

从更宏观角度上,我国内地居民的税费总负担,已稳居世界最高行列,但“调节收入分配”仍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税收的宪政本质是什么?是公民和政府的契约。公民让渡自己的部分利益换取国家提供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社会保障、法律公正等公共服务,它一定要经过严格受公众权利制约的法定程序,方可实施。任何鼓吹税收为短期经济和行政目标服务的提议,都应该首先想想,这会不会最终有可能变成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呢。(童大焕 知名媒体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童大焕   编辑: 郭刚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