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外资超国民待遇时代”结束了?
2010年04月26日 07:58燕赵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张海英

“摆脱资本短缺制约的中国,引资动力已逐渐减弱。外企如不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接受政府的正常监管,继续抱着‘超国民待遇’不放,肯定没有希望。”4月22日,一家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公关总监私下披露,十天前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一份标志性文件,意味着“过去那种无条件的‘外资优先’时代结束了。”(4月25日《瞭望》新闻周刊)

我对这位外企公关总监的话半信半疑。尽管国务院最近调整了引资政策,促使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超国民待遇”时代谢幕了。我们要知道,政策好并不等于效果好——某些地方政府为了GDP是否还给外资“超国民待遇”,我们不得而知;某些外资是否利用各种手段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更有待于观察。

中国有两类企业享受着非同一般的待遇,一个是大型国企,二是外资企业。大型国企享受着行政垄断待遇,而外资企业则享受着税收、地租、进出口权、关税等待遇,例如税收方面,我们过去对民企的税收平均是20%左右,而外企平均只有12%左右。正是因为对外资长期过度宠爱,所以外资政策一有变化,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等各种怪调就跳出来了。

尽管外资在资金短缺的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外资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因为外资优先,某些领域被外资控制或垄断,例如,东南沿海一线城市大卖场业态已经被外资占领了90%;外资长期享受特殊待遇,对国内企业而言极其不公平,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破坏了市场环境;某些内资企业利用税收政策双轨制漏洞变脸外资,导致“假外资现象”,国家税款也因此而流失;很多外资企业因为待遇不同,拒绝建立工会损害了职工权益……

显而易见,外资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对国家、企业、公民利益都有损害。

我之所以不太相信“外资超国民待遇时代谢幕”,首先是因为这样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外资待遇实际并没有多少改变。2007年《企业所得税法》获得通过后,不少人就曾断言,外资企业在华享受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后来,银监会处罚美联银行,又有人喊“外资超国民待遇”将消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今天依然有不少外资因为“超国民待遇”而被“炮轰”。

其次是“‘外资优先’时代结束了”出自外企高管之口。不排除这话是故意说的,目的在于告诉中国有关方面,不需要再在“外资优先”上动脑筋了。其实,“外资优先”时代实际上远未结束。

再者,不排除某些外资千方百计维持“超国民待遇”。今年以来,西方企业界和境外媒体竞相提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目的在于干扰中国政府决策,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不排除在某些领域还给优待外资留有空间。2005年,54家外资企业曾联合向国务院提交报告,提出暂缓取消对他们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我们要格外警惕外资为了自己利益搞小动作。

最后,某些地方政府有可能绕开国家政策,继续优待外资。比如,西部某城市去年就专门给外国人开发“超国民待遇”小区,目的在于提升当地投资环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海英   编辑: 郭刚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