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粤港需破协作瓶颈 勿失发展机遇
2010年02月23日 08:31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2月22日电 香港《文汇报》22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总结而言,粤港只有深化衷诚合作,才能发挥力量,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不可错失粤港区域发展机遇。

文章摘编如下: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去年底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乃华南地区首次获得中央政府部门主持的地区规划。《珠三角规划》不但涉及内地的九市,还把香港及澳门在整个区域的定位考虑在内。这是很值得整个地区感到鼓舞的事。

值此历史时机,正好总结在过去三十年粤港合作的经验,以加强粤港的协作关系、更有效地发挥各市的优势,以达致《珠三角规划》的目标。

三十年粤港合作经验

首先,我们必须关注国际及国内经济及商业投资环境的变化。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我们依赖的是国际市场,香港的出口额一向远大于本地生产总值的规模,反映出口贸易在香港经济的重要性。在香港的出口总额中,绝大部分是转口贸易,而转口货品主要来源地及目的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国际及内地出现任何环境及政策的变化都直接对香港产生影响。举例而言,由于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在珠三角地区的出口加工便要做出调整、遵守“世贸”的规则生产。粤港合作的厂商要重估发展方向及策略,以反映时代的趋势及市场的变化。

第二,跟着市场走、发挥香港的优势。由于香港经济出口带动的特征,香港的产业结构要看市场的需求及竞争力。因此,香港要在内地政策及国际市场之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当内地力促产业转型及升级时,香港要根据国际市场潜力、内地产品的竞争力作出判断,香港如何响应参与。

新的产业在内地或者有需求,但是在目前内地市场的开发仍有很多障碍的环境之下、各地集中一些产业投资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基于保护本地产业的考虑,对外来投资企业便做出一些销售限制。因此,香港的投资者如果要进入内地市场,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内地的各级政府做出沟通、协商,打破市场的障碍、建立共同市场。另一方面、粤港加工贸易仍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不应骤然放弃。

第三,粤港之间在政府及民间不同层面加强沟通讨论才能衷诚合作。粤港两地的优势互补、珠三角各市的产业结构方面,有必要作深入的研究及分析、然后综合规划,以避免妄动及恶性竞争。

第四、粤港合作应借助外国经验。欧盟的合作由第一阶段取消关税的共同市场开始,于第二阶段建立经济共同体,主要依赖有远见的政治领袖及人民的支持,能够摒弃个别地区的实时或短期利益,打破各种障碍,通过优势整合,促进竞争力。

回看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在政治上同在一国之内,不同的是经济体制;然而两个经济体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已经把水平拉近,物价及人民收入的差距也日渐消失,可以说两地已经高度融合。更重要的是两地通过协作发展了共同的国际市场。港粤融合已经是水到渠成的阶段。可是事实并未如理想,因为“珠三角”区内互相争夺做“龙头”及“中心”的景况十分严重。

突破粤港协作的瓶颈

“珠三角”的对手是“长三角”,而“长三角”的区域协调比较“珠三角”为佳,原因是上海作为政经龙头的地位没有遇到对手,有别于广东省的广州及深圳,更没有一个决策体制以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珠三角”内的九市之间,也出现产业发展不协调、各自为政甚至竞争的情况。后果是未能充分利用各市的优势,甚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规划及投资。

珠三角如果要建立更紧密的协作关系,关键是要深入对不同粤港协作模式的成本利益评估研究;而不是相互争取利益。而我们欠缺的就是有关的研究,作为区域合作的理论根据,共同建立一幅宏图远景。

总结而言,粤港只有深化衷诚合作,才能发挥力量,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刘佩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佩琼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