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高增长的势头,并已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以下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国富民穷的另一面:中国人口80%的人均存款不足5000元,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的话说,这点钱在北京、上海还买不到1平方米的房子。(《中国新闻周刊》)
“国”与“民”,“民”与“民”之间的收入失衡问题,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经济。作为创造社会财富主力军的普通民众在整个国民财富分配中只占小头,这是长期以来收入分配制度在利益博弈中严重向权力与资本倾斜的必然结果。如果将国民创造的社会财富比做一块“蛋糕”,问题不在于“做”,而在于“切”。无疑,对“蛋糕如何切”拥有绝对权力的“权力”,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的“趋利性”,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
这种“趋利性”首先表现在,政府过度占有社会财富。有数据表明,一直以来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都排在世界前列。财税收入的增加,无疑能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增加公共投入以改善民生。但鉴于民生投入机制的不成熟,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更愿意拿钱来改善自身待遇,或者建豪华机关大楼以及一些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却不愿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设施上有所投入,这样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
权力的“趋利性”更表现在对“资本”的放纵。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低廉的国家之一,造成劳动者尤其企业劳动者收入远低于正常劳动价值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为劳动力过剩以及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更深层次原因是权力的“行政理念”出现了偏差,与“资本”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利益一致性,从而缺乏“监管”的底气。“利益共谋”下经常发生的一种无奈现实是——民意虽然通常来势汹汹、铺天盖地,但实在不如利益集团老总的一句话或一个照应。
权力的“趋利性”不仅表现在劳动成果分配领域,也表现在发展资源分配领域。个体权力一旦失去约束,其寻租的第一对象便是“金钱”。广泛存在于行政领域的“权资勾结”现象,严重侵蚀社会公平正义,造成普通民众发展资源与机遇享有的不平等,这也是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
中央即将启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势在必行。在我看来,制度改革最关键的是,切财富蛋糕的操刀者必须有“不与民争利”,敢为长远利益牺牲的勇气。
作者:
叶树浓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