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税收征管 堵漏增收之道
2009年05月11日 08:00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这两天,一条关于个税征收管理的消息颇受关注。据悉,我国年底前将全面实行个税全员全额申报,且高校教师除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和兼职将被规范。

这些规定,容易被误解为税务部门针对个税增收有了新政策。其实,就实行个税全员全额申报来说,目前税务系统已在一些地方试点,其含义更多是在加强个税信息的管理。而这些围绕个税征收管理的规定,也是国家税务总局为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的组成部分。

改进与加强税收征管,应是税务部门的常态工作,本不算什么新闻,但有关个税征收的事情,却迅即引起舆论关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说,民众对于税收问题,确实是相当敏感的。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回到税务部门强力要求促进堵漏增收的命题上,其背景无疑是值得关注的。这其中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下,税收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二是在目前的征管条件下,税收的滴漏现象仍然普遍,国家财富的流失仍然严重。

税收增长难,既有经济下行的影响,也有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作用。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入库税款14064亿元(不含关税、船舶吨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未扣减出口退税),比去年同期减收1038亿元,下降6.9%。尽管宏观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未来经济走势并不明朗,故实现税收增收目标,难度显而易见。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的力度很大——这在另一面倒逼税收征收的任务需要更好地完成。

在此背景下,防止国家税款的流失,防止国家“墙脚”被挖,的确需要多想些办法,的确需要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国家税务总局近来一再强调强化征管工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看,包括对增值税管理、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征收、财产行为税征管,以及国际税收征管的加强等方面,意见中都有明确的要求。

比如税务部门提出,要加强企业所得税行业管理,认真按照银行、房地产、餐饮、钢铁、烟草、电力、建筑业等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的要求,做好分行业信息采集、预缴分析、纳税评估和日常核查等工作。如此做法,将进一步规范行业信息采集,细化征管措施,对于提升征收效率而言,效果必然是积极的。

不过,除了利用技术性的手段加强税收征管之外,要想促进堵漏增收,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还要进一步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课税环境,进一步简化税制,减少漏税诱因。

公民交纳税收,政府利用税收服务于民,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能否提供合格乃至优质的公共产品,直接影响到公民纳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以往经验看,有些公民刻意漏税、避税,与对一些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品不尽满意不无关系。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品,能够给公民增加“交易”的公平感。

营造公平、公正的课税环境,这是培养纳税文化的重要任务。不可否认,目前在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力度不尽一致。如工薪阶层的个税大多通过单位代扣,逃漏现象少,而一些小企业主,纳税方面模糊地带多,或利用财会制度漏洞,或结交税务工作人员以减少交税,这种现象的存在,定然会给诚实纳税者带来不公正感。更大的问题是权钱交易灰色地带,还有对资源占有者征税的缺乏等。唯有堵住这些大漏洞,方能让课税真正实现公平、公正。

另外,现行税收制度的不尽完善,也会带来重复计税或税率偏高等问题。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在强调加强征收管理之外,努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简化税制,为更好地实现征税目标铺平道路。

必须指出的是,今年是经济困难之年,税务部门强调促进堵漏增收固然没有错,但税收如何善用,如何节约使用,仍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央一再提出,政府要过紧日子。在各类行政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要实实在在“过紧日子”的精神能否得到切实的贯彻,同样会影响到各界民众依法纳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增收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