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龙敏飞:“网上拜祭”遭恶搞无碍传统文化的嬗变
2010年04月05日 08:05红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清明时节,网上拜祭也成为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不少纪念网站注册用户达到数万人。不过记者搜索发现,每年清明时分,都会有网友恶搞,给活人在网上建墓碑祭拜。由于注册随意手续简单,这一情况无人监管。网祭也不被多数市民认同。(据4月4日《南方都市报》)

清明节拜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传统的拜祭方式很宏大,也很壮观,鞭炮不能少。作为文化的传承,我们理应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发扬光大,近些年来,“网上拜祭”风靡,再加上国家法定日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清明节的文化宣扬。就如同邓小平所说的那般——我们打开了窗户,苍蝇和灰尘也会进来。的确,网上拜祭一风靡,由于其审核的不严肃性,立马遭遇恶搞——活人也被当成死人,在网上被别人祭拜着。

这似乎是对新兴“网上祭拜”的一种讽刺,然而,这更多的是一种人性中的悲哀。尊重他人是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然而这些恶搞的人却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与修养,往小处说,是个人修为不够,往大处说,是我们的教育很失败。我们提倡自由,但我们更尊重人生,尊重生命。而“活人当死人拜祭”很多程度上缘于一种娱乐心态,或许还夹杂着一点报复心理,如果是前者,则是玩笑开得过火了,如是后者,“网上拜祭”无疑成了一种发泄工具。

于是乎,公众便可以将“网上祭拜”上纲上线地批评了,认为其将文化意味淡化了,认为其沦为恶搞者的“帮凶”了。这一切,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别有用心的人,即便是再好的道理在他笔下,都会换了一番风景。换言之,即便“网上祭拜”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存在诸多不足,而这,并不是一棒子将其打死的理由。既然祭拜是一种文化仪式,那么文化也就应该拥有包容的姿态,对于“网上祭拜”,自然也该在祭拜文化中有它一席之地。

事实上,“网络祭拜”遭恶搞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其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兴起的初期,必然会遭遇很多未曾预料的后果。传统文化很严肃庄重,而网络文化则娱乐轻松,这二者本来似乎有“不能兼容”的趋势,就如同水火不相容一般。可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既要秉承传统,更要兼顾现代化,如此,才有益于社会进步。对于“网络祭拜”,尚需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让其能够在现代化的工具上保留几分传统的庄重。

传统文化的嬗变是一种趋势,因为任何文化都会有本身的痼疾,如果不及时“新陈代谢”,肯定会饱受诟病。不容否认,祭拜文化毕竟是面对已故的死者,庄重典雅并不可少,就如同每年盛大的黄帝祭、炎帝祭一般。可是,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远离故乡的人,假期只有三天,时间上不允许,此时,“网上祭拜”表真情实意便是最佳方式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龙敏飞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