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大焕
又到清明。有人说天地清明、政治清明、人心清明,是清明节的三重境界。但勿庸讳言,除了天地清明是春暖花开的自然现象之外,其他两者却年年未尽如人意,屡屡成为众矢之的的殡葬业垄断暴利,就让原本一个慎终怀远、“思前想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堪称伟大的节日,变得使人心绪难平。
北京市消协近日揭露了殡葬行业四大陷阱,提醒消费者对强加的服务敢于拒绝。民政部官员对于社会上“殡葬暴利”、“垄断经营”说法的回应让人深思:殡葬行业具有公益性服务特点,同时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但其下面的说法却让我们看到了殡葬业改革的玄机:一是基本殡葬服务,即包括“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这些实行政府定价,不应存在暴利问题。二是其他服务项目,如丧葬用品、墓地等,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这些服务项目属于选择性服务内容。三是绝大多数农村公益性墓地对本村群众实行免费安葬,少部分须支付部分成本费用,属于集体公益设施。
民政部门对殡葬服务业的“三分法”,说的只是“应该如此”,并非“必然如此”,更不是“现实如此”。基本殡葬服务方面虽有政府定价,但公民并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和监督权,因此,类似定价往往被部门利益所“俘虏”。因此,对于基本殡葬服务,其实也就是主要涉及“殡”方面的服务,应该完全回归公益性。一种思路是完全由政府买单,并实行成本、利润公开和审计,接受公众监督;第二种思路是依法对定价实施听证和公开制度。二是其他服务项目,如骨灰盒、花圈、墓地等丧葬用品,必须全面开放市场。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远不如真正的市场竞争价。据报道,广州的墓地价格已经到了均价3万的程度。河南洛阳推出了天价公墓,价格为当地房价的10倍。这一切都是墓地垄断的结果。
不论是提倡和推行骨灰墙、植树葬、花葬、海葬等多种绿色安葬方式,还是追求更环保时尚的网上纪念方式;不论是存下先人的一抔骨灰,还是几缕头发、两件衣冠,作为追怀先人、慎思后远的葬仪与祭奠,都需要时间、环境与情境的配合,因此,哪怕是只占用最小的一寸土地,“墓地”的概念都将长存。然而今天的殡葬业垄断,不仅使该行业成为暴利的代名词,成为普通百姓“死不起”的诅咒,也使殡葬业失去了丰富多样性,使墓葬文化的发展止步不前。贵州有一位“投笔从葬”的文人,他经营的墓园“陵园、公园、庄园”三位一体,如诗如画,成为游人如织的地方;其中发展的“墓志园文学”亲切清新,每每发人深省,墓碑花样别致,既减轻了坟墓的阴森恐怖气氛,又使它真正成为追怀先人、感悟历史和人生的“心灵栖息地”。如果把墓地经营全面开放,墓葬文化将会创造出多么灿烂的园林、建筑、文学、艺术和思想奇葩!那样,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与记忆、对心灵的洗涤、对生命的反思,必将一次次进入新的境界。
我主张全面将“殡葬分开”,前者,作为“让死者安息”的政府义务回归公益和简朴;后者,作为“让生者追思与反省”的生命文化,由市场的开放促使其不断丰富与完善。
(作者童大焕,媒体评论员)
作者:
童大焕
编辑:
贾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