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曾颖:记者写信求助省委书记的几个细节
2009年03月20日 08:01新京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作者:曾颖

记者在长沙采访时因拍摄一起车祸,遭到当地城管人员殴打,无处投诉之际在博客中写信向湖南省委书记求助。目前,记者的律师已介入事件。希望看到,当地管理者不会推诿塞责,也不会无可奉告,更不会冲着“省委书记”这个由头,而是回到事情本身。

3月18日,《求是》杂志旗下的《小康》杂志记者陈勇,在个人博客和论坛发出《致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一封信》,信中称其在长沙采访期间,遭到岳麓区城管人员殴打,无奈之下向省委书记求助。(3月19日《重庆晨报》)

按新闻学原理,常见、多发、见惯不惊的事情应算不上新闻。如果按此标准,城管动粗这事本不算什么新闻,而动粗的对象是记者,稍稍有丁点新闻性,但也不太新鲜。而被动了粗之后,记者愤而投书省委书记,则又有了一些新鲜感。细究整个事件的过程,众多细节都有值得玩味之处。

第一个细节,是事情发生的导火线。据陈勇信中所讲述,事发当日他在中南大学新址了解一起拆迁事件时,恰好现场发生了一起车祸。他随手用相机把现场拍摄下来,随后“七八个五大三粗穿着城管制服的男子将我迅速围起来,并开始动手动脚,试图要抢走我手中的相机”。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惹祸的根源是拍摄动作,而对方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要抢走照相机。这很轻易让人想起多宗与城管和暴力相关的新闻,有人甚至因为拍摄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他的诉说确切的话,这又是否是一起“相机惹的祸”?

第二个细节是:“不知道是记者”。博文中,陈勇被一位警官告知,他被打“只是因为他们(城管)不知道是记者,而且更不知道是北京来的记者”。这里面有个潜台词,即如果知道你是记者,而且是北京来的,肯定不会打你。这背后,有一个让人气闷的逻辑———只要不是记者,就什么样都可以。我们在暗暗为“记者”身份而庆幸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齿冷的感觉呢?

第三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情况。陈勇报警后,当地派出所不受理,说要移交给城管公安,然而城管公安称不接受此类报警,他感觉自己像是在被踢皮球。如果陈勇的描述是准确的话,我们可不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便是记者,而且是北京来的记者,在遭遇此类事件时,也要将时间和精力消费到无处投诉的“无物阵”中。那么,“不是记者,更不是北京来的记者”的升斗小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自处?

目前,通过网络和平面媒体,“记者挨城管打写信求助省委书记”已成为一个事件,想必有关领导也知道了这件事,《小康》的律师和相关人员也已到长沙处理此事。希望长沙城管方,能以积极的心态,认真调查处理这件事情,给公众一个清楚,也给自己一个明白。一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也许就在处理态度的本身。不要推诿塞责,也不要无可奉告,更不要冲着“省委书记”这个由头,而是回到事情本身。

如果什么时候,我们的城市里,一切都回到它本该的那样,城管不忌讳照相机,群众不因不是记者而在街上拍城管执法照片而担心被修理,而这一切事情发生之后,投诉和报案,能清晰地找到相关部门,不用担心自己变成皮球。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都需要省委书记来关注和解决。

□曾颖(成都 编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曾颖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