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时代周刊:为什么中美应互换刺激方案?
2009年03月08日 09:42环球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美国《时代》周刊3月5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美应互换刺激方案?

美国和中国证明,相反确实相吸,在经济上尤其如此。中国过于节俭了,美国(至少到目前为止)则纵情于花自己没有的钱。中国非常乐于把它过剩的储蓄投资给美国,其表现形式为购买美国国债,因为这可以使利率保持在低水平,进而利于消费者消费,最终保障中国的出口。

中美是跨太平洋的“阴”与“阳”,这种关系一度非常成功,然而到去年年底它却几乎完全终止了。现在,两国都在为避免全球衰退的最坏影响而努力。而奇怪的事情是,两国的救助努力都可谓都是南辕北辙。

想一想:中国去年11月宣布的5850亿美元(4万元人民币)刺激方案中近一半都将专门用于铁路、高速公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另有25%将用于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

与中国的经济救助方案相比较,奥巴马总统最近签署的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中仅有1000亿美元的拨款将用于今年新的基建项目。2820亿美元将用于减税或退款,努里尔·鲁比尼等经济学家认为,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可能会被储蓄起来,而不是消费。刺激方案中剩下的一大块儿都将分配到社会服务领域,如提高失业补助、发放食品券以及为穷人和老人提供医疗补助等。

换言之,华盛顿把大量的钱都花到了“社会保障网”上——这是中国的穷人和失业者非常需要而政府提供很少的;同时,中国把大量的钱都投到了基础设施上,而美国的危桥、簸路、老机场和破学校多年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钱了。美国的方案中有一部分基建投资,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相对于要给垂死的美国经济一震来说,并不足够。

中国和美国似乎应该互换一下各自的刺激方案。每一位称职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全球经济的平衡需要美国变得更像中国一点(少消费,多储蓄、多投资),而中国也应该更像美国一点(多消费,少储蓄)。

中国需要通过更强的国内消费来巩固国内经济,从而平衡由出口拉动的增长。这需要做两件事:一是中国所有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应该提高(不仅仅是在城市工作的人),另一个是消费者应该能够在消费时感觉到足够的安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谈到过本国社会保障网和推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性,而全球经济危机可能让他们在这方面推进得更快。 (作者比尔·鲍威尔。唐湘 译)

美国《时代》周刊3月5日文章,原题:中美互换位置

把毛泽东和乔治·W·布什或奥巴马相提并论是不合理的,这两位美国总统都没有畅游过长江,也不是狂热的共产主义者。

中国和美国正在相反的方向赶超对方。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开始在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到他去世时的1997年,中国已经开始同外部世界开展活跃的贸易,并取得了多年的高增长。

现在,中国允许大多数本国主要公司进行私有化,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也是私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在经过政府鼓励创办私营企业后,中国的银行系统显然获得了发展。中国的部分金融和商业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但是政府过去对经济的牢固掌控似乎终有放松的一天。

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很大,但它还要在实际上控制一些贷款、金融和工业部门。结果,由政府控制的美国经济活动量将会上升到我们在几个月之前还想象不到的程度。

我们无法预测美国和中国的体制在十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如果美国的衰退持续上两年,那么由政府有效控制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会随着政府和国会阻止经济下滑的努力而迅速增加。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国可能会具备经济持续增长的优势,即使它比前十年的任何时候都增长得缓慢。

危机结束之际,美国看起来会比中国更中国,至少在经济上是这样。 (作者道格拉斯?麦金太尔。唐湘 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环球网(http://www.huanqiu.com/) 

时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