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王攀:文理分科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题
2009年02月09日 08:18中国网 】 【打印

作者:王攀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大问题之一,在意见征集首日便在网民、教育界人士间引发热火朝天的争论。记者发现,大多数网民和受采访者都赞同“取消分科”,不过,在取消的“可行性”上却大打折扣。专家坦言,取消文理分科的关键在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据悉,北京市目前尚无取消文理分科计划。(2月8日《北京晨报》)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在智识阶层基本达成共识,每次有关文理分科的公共讨论,由智识分子主导的主流舆论都是支持态度,但在大众阶层,特别是那些与文理分科直接相关者——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却并非支持取消文理分科。在高中师生看来,在目前的文理分科下,教与学已经身负重担,如果再取消文理分科,那将会更加苦不堪言。智识阶层与大众阶层特别是高中师生对待文理分科的相反态度,以及网民和受访者对取消文理分科在认识上的赞同和在实践上的担忧,说明文理分科与合并绝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题,它还受到诸多条件限制,特别是目前的高考制度。

取消文理分科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智识阶层眼里,文理分科造成了人才培养中人文和技术的割裂。但如果进一步探讨,就能发现,这种“懂文不懂理、懂理不懂文”的培养结果并非仅仅是文理分科种下的恶果。在文理分科的制度设计上,并非学文科的不学数理化,学理科的不学政史地,而是文理两科主辅之分而已。比如,高中会考制度就是考察一个高中学生的文理综合素质的。应该说,如果严格执行文理分科的相关制度,文理分科并不会造成二者割裂。但遗憾的是,制度在执行中往往变形走样。仍以会考为例,现在考察文理综合素质的会考制度形同虚设。

高中师生的考核标准,都是以高考成绩为主。在高考成绩可以一俊遮百丑的现实语境下,文理分科的制度安排就成了文理割裂的制度根源。说到底,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的文理割裂,原罪不在于文理分科制度,而在于高考制度。

事实上,如果不改革高考制度,针对教育的任何改革都难免流于形式。以学生减负为例。提倡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在减负大旗下,各地减少应试课程,增加素质教育,减少作业布置,多给学生自由。但现实如何呢?高考制度的应试教育魔影不除,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对高考成绩的疯狂追求不变,减负减下的应试内容迅速地以其他形式占领学生的时间,而增加的素质教育又成为学生的新负担。这样,原来的没有减少,新来的又成负担。这就是学生减负越减越重的原因所在。高考制度这个”因“不变,任何教育改革的“果”都不是好果。

同样,针对取消文理分科亦如此。高考制度不变,目前高中师生的教与学的压力就不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取消文理分科,就会进一步增加负担。高中师生反对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因此,单纯地讨论取消文理分科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高考这个应试指挥棒,没有社会对高考的变态追求,就是保持文理分科也不至于导致人才培养中人文和技术的割裂;相反,只要高考制度不改,社会对高考的狂热追逐不变,就是取消文理分科,培养的人才也难免会文理割裂。君不见,比文理割裂更严重的高分低,才是人才培养的最大硬伤吗?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攀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