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蔡永飞:《不差钱》为什么要有一个姓毕的姥爷
2009年02月03日 07:38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 【打印

作者:蔡永飞

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无疑是2009年央视春晚最火爆的节目。然而,《不差钱》的幽默并不是一般的幽默,人们爆笑之后并不能一笑而过。

应当说,《不差钱》的主题是相当正面的,讴歌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普通人甚至是“来自铁岭莲花乡赤水沟子”的丫蛋和饭店服务员也可以有机会上中央电视台的“溜光大道”;只要一个人有能力,就有可能登堂入室,这是市场经济给中国人带来的一种权利。

但是,丫蛋和小沈阳乃至莲花乡文化站站长他爹都有一个“姓毕的姥爷”的故事,却又一下子把机会平等的权利给消解了:一些网友指出,《不差钱》表现的就是文艺界、娱乐圈的“潜规则”,不差钱而差的是关系!无论如何,你得有一个“姓毕的姥爷”!

按照老一辈评论家邵荃麟的说法,《不差钱》中的人物基本上属于“中间人物”,却是十分真实的人物。可以说,那些需要一个“姓毕的姥爷”的人们,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为了孩子出人头地,父母长辈不管怎么花钱、花多少钱我们都“不差钱”,尽管我们不一定真的有钱;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机会,许多人都会不惜代价拉关系,甚至给姓毕的姥爷下跪……有网友注意到赵本山让丫蛋给毕福剑下跪的细节,并且联想到赵本山其他小品中的情节,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污点。然而,跪拜这种礼仪在中国文化中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并不稀奇,赵本山自己就习以为常,在生活中小沈阳即曾向他拜师下跪。也可以说,之所以《不差钱》能够让亿万中国观众爆笑不已、回味无穷,就是因为其中所表现的人物感情和社会关系是真实的,虽然有一些夸张,但却十分典型。

向掌握权力的人下跪、称“姥爷”,这是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的确如此,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下跪是一种有损人格尊严的行为,是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甚至是人身依附关系的一个表现形式。

问题在于,称“姥爷”作为中国人拉关系的一种方式,其中也包含了中国文化重人伦亲情的特质,它并不都是“坏”的东西。遗憾的是,在古代,中国人的血缘关系是以长幼尊卑的道德关系来表现的,长辈对晚辈处于支配地位、晚辈对长辈必须服从,使中国人生而不平等,不仅损害人格尊严,更压抑人的个性发展,阻碍个人创造力的成长和发挥,从而使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和进步的动力。这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所必须扬弃的部分。也可以说,《不差钱》再次提示我们,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让我们相对“不差钱”了,但我们还差平等;虽然星光大道已经为平民打开,但我们不能还需要“姓毕的姥爷”。

的确,正像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借演员之口对观众所说的那样: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我们在看到赵本山为了“孙女”的前途使出全身解数而又千方百计节省费用、阻止竞争对手的时候,或许我们是在会心地笑我们自己。当最后赵本山说“其实我的姥爷也姓毕”的时候,其实可能我们也想说:我们也需要一个“姓毕的姥爷”。或许许多人希望得到“姓毕的姥爷”的帮助正表明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姥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蔡永飞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