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察第567期
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谁会第一个走出危机”无疑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问题。作者认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三方面的理由支持中国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一是在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具有扎实而稳定的基础优势;二是从总量上来说,中国拥有相对较雄厚的财政实力;三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中国经济拥有稳定且可依靠的金融体系的强大支撑。
今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对70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题为“哪个国家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调查,结果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谁会是第一个走出危机”无疑是一个非常吸引全世界眼球的问题。但是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第一还是第二,我们更关心危机是否能在2009年画上句号,我们是否能够较快走出危机以及恢复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当然,讨论一下中国经济可能较快恢复的条件,或者说中国凭什么占据经济恢复的先机,也是十分有意义的,至少可以增强我们战胜危机的信心。我们认为,以下三方面的理由将支持中国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
实体经济 具有稳定的基础优势
第一方面的理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恢复经济是恢复“实体经济”,不是搞“虚拟经济”。中国多年来致力于最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而且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占据的是最基础的中低端产品部分。
在危机期间,收入大幅下降,购买力大幅萎缩,收入的变化对价格便宜的商品需求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必需的,所以危机期间低端产品的需求可能更稳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汽车消费大幅下降,而沃尔玛的销售还是平稳。价格便宜的“中国制造”许多都是必需品,因此“中国制造”的外部市场不至于崩溃,许多一般消费品的出口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历这一轮经济“突变”,对高外需依存度增长模式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面拉动内需,防止经济大幅下滑,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已经成为共识。这个共识的重要性有两方面。
首先是顺利找到短期应对危机的切入点。拉动内需就是拉动投资和消费,特别是消费增长方面的拉动。在外需大幅下降,外部消费市场萎缩,如果能迅速稳定就业,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公路、电网、供水、水利建设,加大其他民生工程的建设力度,提升农民收入,中国完全可以依靠内部消费增长,特别是边际消费倾向很高的农村消费增长,吸收出口增长下降部分,稳定经济增长。
其次,在后次贷危机时代,美国可能改变其向全世界借钱,以过度消费的支持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这也使得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而拉动内需的共识将兼顾短期应对策略和长期的战略方针,使中国较早地实现增长方式的转移,真正把危机变成了机遇。
美国近年增长最快的是“虚拟经济”。而其率先走出经济危机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远离实体经济的泡沫破灭,使得过去“虚拟经济”的杠杆增长方式,不得不转变为去杠杆化的趋势。从就业的角度看,让华尔街的失业人员在重振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重新就业,恐怕比当年冷战结束后,导弹精英们进入华尔街要困难得多。二是实体经济因为信用泡沫的破灭,失去信用资金支持,受到重创。汽车、房地产行业以及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的金融业都在重新洗牌。劳动力成本和福利体系问题已经使企业不堪重负,再加上空前的流动性风险和银行惜贷行为,美国企业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举步维艰。三是此次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周期的调整,而是要回归实体经济。如果在可能突破两位数的失业率对消费的进一步打压下,占到美国经济超过70%的消费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消费去杠杆化”,对美国经济的迅速恢复无疑是极大的困扰。
财政状况 操作空间相对较大
第二方面的条件是从总量上来说相对较雄厚的财政实力。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这对于在危机阶段,由政府出资解决“民工培训”、“大学生实习”这样缓解就业压力,解决社保、医保这些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加大从消费增长的角度拉动经济增长等诸多问题,都提供了经济实力的保证。
经济严重衰退,出现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变成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美国政府和欧洲各国政府,在利率大幅下调至历史最低水平甚至零利率,在调无可调以后,都启动了财政政策。但是美国已经面对巨额财政赤字,2008年已经达到GDP的10%的历史最高水平。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新政会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有带来更大的经济失衡的风险。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但是为了维护欧元的稳定,欧元区所有成员国被要求不超过3%的财政赤字。在当前的非常时期,各国政府为拯救本国经济,很可能不顾一切地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对欧元的稳定可能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
另外,中国有高储蓄率的民间资源。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超过40%的高水平。庞大的储蓄,使得在当前的危机时期,有足够的民间投资资金可以调动。而庞大的民间储蓄,可能成为推动经济恢复的最大的实力和后盾。
相比之下,美国的储蓄率几乎为零,所以恢复经济更多依靠政府的赤字,这可能带来美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失衡。当然,我们要密切关注美国储蓄率的变化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可能带来的影响。
金融体系 可依靠的强大支撑
第三方面的条件是稳定的金融体系。前几年中国进行了金融体系的一轮大规模的整顿和改革。而全面的制度建设以及相对较为封闭保守的现实,使得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所受冲击较小。而中国稳定的金融环境,在保证提供稳定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支持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且巨大的实施余地,给宏观调控政策制造了巨大的弹性空间。
以衍生产品的泡沫破灭为特征的此次金融危机,几乎使华尔街、伦敦和其他欧洲的金融市场彻底崩溃。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从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从资本市场到银行间市场都已伤筋动骨。因其本身还需要政府的大规模的救助,所以欧美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基本瘫痪。
今年初,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调,美国经济的复苏仅靠财政政策是不够的,必须要靠金融系统,所以呼吁奥巴马政府必须继续大规模地拯救金融体系。这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金融体系对恢复经济的重要作用;二是金融体系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现在不但发挥不了作用,需要政府的救助。也可能伯南克的主要意思是先救金融体系,才能救经济。如果是这样,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体系的恢复之日,才是开始考虑经济恢复之时。虽然我们并不认为伯南克的观点是美国经济的复苏的逻辑思路,但是危机重重的金融体系,肯定是美国经济迅速恢复的制约因素。
作者:
左小蕾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