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12月13日文章,原题:突然的脆弱
经济低迷甚至绝望的阴云迅速扩散到世界各个地方。但这一变化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发生得最为突然。
直到最近以前,这两个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还认为自己绝缘于这场将富裕世界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传染病。乐观主义者甚至希望,这些大的新兴市场能够成为将世界从衰退中拯救出来的发动机。然而,全球经济低迷会把中国和印度一同拉下水,给这两个仍然贫穷的国家带来大规模失业。
这种悲观主义论调可能有些过头。它们仍然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两国都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和政治困难。印度刚刚建立的积极的自我形象遭遇到双重打击:经济震动以及上月袭击孟买的恐怖主义行动。孟买袭击事件使得外界担心会产生地区冲突的危险。另外,经济挫折感也十分明显。明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至5.5%。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也下降至这个水平,这在国内外都将被视为一场灾难。然而,同样在中国,当前的经济低迷正刺激人们的神经。
人们担心中国领导人可能会试图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帮助出口商。另外,也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准备在以下两个能够最大幅度刺激农村人口消费而非储存的领域采取激进步骤:一是给予农民以有关土地的更大权利;二是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险网络,特别是医疗保险。
尽管如此,钱袋子很深的中国仍然有“行动”的能力。相反,印度并没有被视作解决世界经济危机的潜在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印度经济规模更小,而且政府的财政更是一团糟。如果中国认为,需要8%的经济年增长率才足以提供7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印度又如何应对呢?作为一个年轻人比例更高的国家,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400万人。另外,印度近年来的成功主要是那些不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而是依靠少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的产业。
然而,在应对经济低迷方面,印度相对于中国具有两个较大的优势。印度在应对经济问题方面有着大量的经验。另外,印度的民主政治体系能够使其更好地解决意见的分歧。 (伊文译)更多精彩内容阅读请登陆环球网:www.huanqiu.com
作者:
伊文译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