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梁丁:大学不能成为学术腐败的温床
2008年10月15日 09:21荆楚网 】 【打印

闹得沸沸扬扬的杨帆“停职门”事件,又一次解开了大学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

长期以来,大学学术失范,层出不穷的学术腐败事件,其实已经涉及到一个深层的体制原因:就是在当前的大学管理体制下,学术腐败的成本是相当的低廉,甚至因大学自身实行“鸵鸟政策”,将学术腐败看做是事关学校声誉的内部问题,因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行严格的舆论控制,试图将所谓的“学术腐败”问题内部解决。

根据政法大学一老师所称,剽窃事件在处理过程中不断升级,学校认为,杨帆是想通过举报打击金仁淑。此外,剽窃事件是一件丑闻,从校内闹到社会上,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学校认为杨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停职事件发生后,政法大学宣传部部长刘长敏表示:金仁淑的停职与涉嫌剽窃有关,杨帆不存在剽窃问题,但他的举报动机、师德,以及举报行为是否掺杂着个人利益尚待学校进一步调查。所以,学校对两人均进行了停职处理,目的是希望他们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再综合此事件的各种信息,不难分析出一些结论。

首先是在金仁淑教授18万字论著与王德君博士论文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竟然无法对金仁淑是否抄袭做出定论,所谓的政法大学调查组,从6月到10月,历经4月有余,依然杳无音讯,可见,政法大学校方对于“学术腐败”的“重视”到了何种程度!

其次,用一个所谓的“学校声誉”来掩盖“学术腐败”的问题,然而,常识是,学术腐败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政法大学唯有严惩学术腐败行为,净化学术土壤,才是真正的维护学校声誉。因此,允许舆论参与,公众监督,都是应有之义,而不是抱持鸵鸟政策,继续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压制舆论,内部解决。

再次,从刘长敏的话可以看出,所谓举报动机,举报是否掺杂了个人利益,竟然也要停职审查,真是荒谬至极,即使杨帆真的举报了同校教授,只要其举报的事实证据确凿,任他有所谓的动机,所谓的掺杂个人利益,政法大学都要积极的回应。如此可见,政法大学校方还抱持传统做“政工”的那一套思维,是何其的愚钝和落后反学术腐败的实际需要!

学术腐败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大毒瘤,其根源,正是在官本位的大学行政体制下,各大学对“学术腐败”所抱持的鸵鸟政策,因此,非但大学学术腐败愈演愈烈,而所谓有腐败的老师,就有抄袭的学生,导致这种抄袭行为也大面积的向学生蔓延,造成了整个学术风气,大学精神的彻底沦陷。

如今,杨帆“停职门”已经演化成一桩公共事件,依我看来,既然大学内部机制导致了学术腐败盛行,那么,引入公共舆论的力量,对其来一场倒逼清算,以公众和舆论之压力,促大学学术土壤改良,无疑是颇具积极意义的。

但愿,政法大学面对汹涌的舆论与民意,不要继续做“鸵鸟”,而是主动把头拔出来,积极的寻求反学术腐败的可行之道,如此,则所谓“大学精神”,所谓“学校声誉”,才不至于沦为谬谈!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梁丁   编辑: 张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一热点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