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2009,农产品全线降价已成定局?
2008年09月26日 08:25《东方早报》 】 【打印

我家对面是一家乡镇小食用油企业,昨天的零售牌价为菜籽油:5元/市斤;棉油:4元/市斤。此前两三个月,价格分别为6.5-7.8元/市斤、5.5-7元/市斤。最近一段时间,色拉油的价格也降了许多。有报道说全国其他地方菜籽收购价也徘徊在2.5元/市斤,最终入库应该也会在2.5-2.8元/市斤上下浮动。参照目前油价,一家中小型乡镇食用油企,年收购菜籽量在七八百万斤左右的话,最保守的估计,要亏损300万-500万元。

不仅中小型食用油企,整个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环节,都陷入了困境。而阴云,绝不只仅仅停留于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它会向社会的纵深处延伸放大。

出于对油价下跌的恐慌,另一种榨油原料,棉籽的收购价格从1.3元/市斤降到了0.85元/市斤;加上纺织业不景气,本地主产品棉花的收购价格从去年的3.1-3.3元/市斤降到了开始收购时的3元/市斤、2.9元/市斤,现在是2.75元/市斤;芝麻收购价跌破5元/市斤,而黄豆,几乎都没有商家敢收购了。原本以为今年菜籽卖出高价,几乎高于去年收购价1元,农民亩均应能增收200元左右,以现在的形势看,不要说增收,纯务农收入恐怕还要下降。

我们家顺带着做点粮食生意,这段时间,中低档大米价格跌了1角多,城市居民可能未必感觉到,一则因为消费高档大米的人越来越多,二则被其他经营费用上涨抵消了,但对于农民来说,这是相当可怕的消息,稻谷收购价格会跟着下降。

将目光投向2009年,已经能看到很黯淡的图景:农产品全线降价已成定局。而包括农药、化肥、种子价格在内的生产成本却隐隐有继续上升之势。一边是生产成本上涨,一边是产品价格下降、务农收入减少,那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但这些却不会体现在统计数据中,激起关注。现在的统计体系,依然沿袭落伍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将实际已长期工作生活于城市、甚至已分不清五谷的打工者依然算作农民,其务工收入也算收入的一部分,并成为统计体系之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但务工就是务工,务农就是务农,依然在统计体系内将他们算做农民,改变不了他们实际与农业无关的事实。务农者真正在意的,绝非反映在统计报表上的收入数据。当他们越来越不能满意于口袋里的钞票数量,会千方百计地选择逃离农业。

无论城市化进程多么大势所趋、意义重大,但终究得有足够多的人手留在乡村、选择农业才足以保证一个国家的衣食周全。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合适的收入,是没法吸引足够劳动者留在乡村、选择农业的。看看那些耕种在田地里的劳动者,一色的中老年人,当他们渐渐失去劳动能力,谁来代替他们保证我们的衣食周全?

农业永远是最重要的产业,却也是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脆弱的产业。条件优越如美国,沃野千万里,同时供养压力不大,农业科技如此发达,尚要为年轻一代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农业忧心忡忡,何况与之差距甚大的我国呢?我们再不能继承沉湎于种种统计假象、满足于虚妄惬意,而要头脑清醒面对之、改善之。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不多了。以耕种者的年龄结构看,连10年都没有。湖北 许斌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许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